數位時代新聞困境 《報導者》營運長談理想媒體實踐與想像

【社創所提供】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與「企業永續與地方創生」共學•實踐計畫舉辦文化創新講座,首場講座「『後巴別塔時代』還能對話嗎?」邀請《報導者》營運長李雪莉分享關於理想媒體的實踐與想像。

李雪莉一開始便直接點出當前的媒體環境面臨的兩大困境,第一個是追求真相的新聞人總是必須與商業利益拔河,第二則是當前新聞報導品質的低下化困境。她說明,在傳統媒體時代,追求真相的新聞人本來就時時刻刻需要與廣告行銷端拔河,在彼時實體媒體尚有報章雜誌的訂閱、購買以支撐媒體產業的營運,然而如今數位化時代所帶來的媒體電子化,人們不再付費訂閱、購買實體報刊,媒體的生存壓力,轉而成為對電子點閱數的追求,以及隨之而來的新聞廣告化、行銷化等各種錯置甚至扭曲的問題。更有甚者,大環境不斷惡化的影響,當前所謂的「新聞」不僅淺薄化、娛樂化,更重要的是背後大多缺乏證據力,更無人負責。

「《報導者》以追求事實的深度真相,劈開一道讓事實的光得以流露的缺口。」李雪莉指出,《報導者》的成立是一場媒體非營利化的實驗,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為此,儘管經常面臨危險與困境,《報導者》總是從第一線帶回真實;而為求詳實,整個團隊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包括從議題選定、採訪攻防、編輯調整、排版設計等,才得以讓辛苦的付出落實。為了能擴大觸及閱聽群眾,李雪莉有時也採取與商業媒體合作的策略,包括報導的授權,或者影視作品的協力等。這些跨域的合作,也同時回饋到《報導者》的近用性與風格。她回顧《報導者》在一開始營運時,只有個位數的贊助者,然而經過這8年的努力,現在擁有6000多位贊助者,收入已經足以支撐44位工作夥伴。她認為這是善的循環,除了因堅持理念而召喚聚集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夥伴,也因追求真相的堅持,贏得了閱聽群眾的認同贊助。

李雪莉也分享自己堅持至今、最本質的心境與思維,「一輩子都要找到那件你最想做的事」,她更指出,只要你做的那件事是自己最想做的事,便勇敢地去執行,享受過程,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價值!與會師生體會到新聞工作者的信念,也對媒體使命開創全新視野。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