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系列》莎翁《第一對開本》問世400週年 中山大學全台首辦紀念工作坊

【文學院提供】1623年11月8日是莎士比亞全集以《第一對開本》大部頭形式,正式在倫敦登記出版的重要日子,這本劃時代的全球性鉅作,在佳士得拍賣會以近千萬美元售出,文化價值超乎想像。國立中山大學在文學院院長賴錫三的支持下,創全國大專校院先例,首度舉辦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400週年紀念工作坊,邀集國內多位莎學重要學者共襄盛舉。 
 
中山大學文學院指出,《第一對開本》正式名稱為《威廉•莎士比亞先生的喜劇、歷史劇與悲劇》(Mr. William Shakespeares Comedies, Histories, & Tragedies),於莎士比亞去世後7年問世,書中收錄36部戲劇,其中半數在莎翁生前從未出版,包括《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馬克白》(Macbeth)、《暴風雨》(The Tempest)等,若沒有這部作品的出版,後世將沒有著名的四大喜劇及四大悲劇。其重要程度也讓世界各地重要研究機構、圖書館相繼舉辦紀念活動,包括The 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 (Washington, DC)、The Shakespeare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莎翁故居信託基金會The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 in Stratford-upon-Avon、加拿大Stratford Shakespeare Festival Ontario、The British Library、英美頂大、世界級劇院、BBC、以色列國家圖書館等。

主辦人、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李祁芳表示,舉辦紀念工作坊的目的除了與國際同步之外,更希望藉此機會榮耀並感念在台灣長年為莎士比亞研究與教學戮力奉獻的專家學者,本次她聚焦在莎士比亞的同儕、出版史、版本學、以及古籍拍賣之市場價格、文化價值與象徵性指標,談〈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之歷史意義〉。

工作坊由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單德興主持開幕,並擔任專題演講引言。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戲劇學系名譽教授彭鏡禧則以翻譯莎劇之豐富經驗,開啟專題演講〈老莎,你被換移了吔!〉。中山大學外文系榮譽退休教授,現任中山西灣學院博雅教育中心兼任教授蘇其康專題以〈往莎士比亞之路的我見〉,分享莎學研究與教學的無限可能。中山外文系約聘研究員張錦忠擔任論文發表引言人與討論人,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儲湘君以精采的圖片發表〈觀眾與英國早期現代室內劇院〉。

主辦單位表示,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得以開枝散葉,跨領域參與十分重要。過去6年來,中山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陳鈺雯發想、外文系教授李祁芳共同執行的「聽見文學•看見音樂」系列活動一直都以莎士比亞的作品為主題,為兩人長期合作重要節點之一。陳鈺雯以西洋繪畫中的莎翁主角歐菲莉亞為例,解析法國作曲家聖桑(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的歌曲〈歐菲莉亞之死〉(La mort d’Ophélie)。國立高師大音樂學系陳希茹教授談〈當代歌劇中的莎士比亞〉;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謝心怡談〈莎翁植物在臺灣?:跨域研究的「誤讀」樂趣〉,她從莎翁作品中找尋植物蹤影,以親手製作的擬真花重現莎翁筆下的花卉。中山外文系博士生林柏豪論文發表則討論英王理查三世的殘疾與心理。中山大學文學院前院長游淙祺擔任此一場次引言人與討論人,會中多方精彩討論呈現莎士比亞的世界性以及世界性的莎士比亞。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中山大學國際長周明奇致詞時引用《皆大歡喜》莎翁名言,表示他在人生的舞台中扮演多重角色,在科學方面是長晶領域專業,但在人生其他面向則相當喜歡文史。李祁芳教授表示,周國際長長年是文院之友,鼓勵文學院執行「聽見文學•看見音樂」計畫。周國際長這次更以莎士比亞之友、經典之友自許,預祝文學院未來豐富多元的國際跨域研究圓滿成功。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