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肝炎無症狀和不適感又稱「無症狀疾病」,易被民眾忽視;屏東縣衛生局結合產官學導入新開發的指尖血C肝快篩,15分鐘即能判斷結果,較過去至少3至7天簡便許多,首站選在離島琉球鄉,實施半個月來篩檢逾千人,最終病毒量陽性6人,由在地衛生所執行口服藥物治療;縣長周春米說,C肝治療建立篩檢與治療一條龍服務模式,可供全台離島、偏鄉地區借鏡。

周春米說,C肝若沒有及早治療很容易病變,一旦發生在身負家庭經濟重責的壯年民眾,常讓家庭陷入困境,因此首站選在離島小琉球,希望民眾不受交通及醫療設施影響,只要少量指尖血滴在檢測匣,15分鐘就知道結果,檢測陽性就銜接後續醫療,縮小因區域造成的健康不平等,此模式可供他地借鏡,未來會將檢測服務區域擴及屏東偏鄉,力拚今年底提早達到C肝根除目標,邁向C肝清除最後一哩路。

縣衛生局統計,包括行動不便長者由服務團隊提供貼心到宅篩檢86人,總篩檢1059人,其中男性482人(45.5%)、女性577人(54.5%),平均年齡61.4歲;檢測發現14人C肝抗體快篩陽性,陽性率1.3%,進一步接受病毒量檢測後,病毒量陽性6人,後續均銜接療程,不但有效提升離島民眾就醫可近性,也強化衛生所社區醫療功能,民眾就醫滿意度超過9成以上。

衛生局說,此次結合台灣肝臟文教學術基金會、高雄醫學大學及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中山大學醫學院,協助篩檢民眾衛教、篩檢與後續的治療,為離島居民提供完整性照護服務,15分鐘內快速檢測出潛在病患,精準公衛的篩檢模式為全台首創,也可做為他地參考借鏡,未來將檢測服務區域擴及屏東偏鄉,力拚今年底提早達到C肝根除目標,邁向C肝清除最後一哩路。

衛生局長張秀君指出,C肝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輸血、血液透析或濫用注射藥物,包括使用受病毒汙染的注射針頭、穿耳洞針、刮鬍刀或牙刷等,全台灣估計約有30萬人感染。現代醫學發達,已研發口服用藥,按時服藥2至3個月治療簡單又方便,主動篩檢才能確認是否罹患肝炎,面對不願主動出來治療及經濟上困難民眾,將設法了解原因,並提供偏鄉民眾醫療、交通方面協助,盼能提高就醫率與治療率。

2023-03-08 18:59 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屏東即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