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共融共好共行共享 創意設計課程展成果

【人科學程提供】2022年開始全球慢慢走向與病毒共存的時代,雖然過程中有恐懼、有迷惘,但恢復生活常態已成為所有人的嚮往。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創意設計方法」課程,延續前兩年與疫情相關的「感溫—Starting from love」、「聚離」設計成果展,以「共」為出發點,探討共存共融共好共行共享,舉辦「Can衖 ㄟChill-牽手共行」設計成果展,共有11組學生團隊,分別從「環境共好」、「萬物共融」、「與人共行」、「與壓力共存」及「經驗及用品共享」進行創意設計。

授課教師、中山大學人科學程助理教授張淑美說明,「創意設計方法」期末成果展主題是由全班進行發想,其中,人科學程趙于傑、社會系高紹華、電機系簡以安、資工系陳承新以「大家一起向前行」開始發想,並以「共」、「行」兩字的合體「衖(音同巷)」做為核心;資管系簡寧、財管系林靖、光電系吳冠霆提出共同做某件事,或是一起往前都會有牽手的行動,希望合作的過程中,所有人都可以很享受、很放鬆,所以凝聚出「Can Chill(台語發音:牽手)」為象徵。最後,教育所黃名清將「衖」和「Can Chill」合併並轉化成「Can衖 ㄟChill(台語發音:牽誰的手)」;中文系林予曦則進一步指出,不論牽誰的手,在面對未來挑戰時,希望人人都能牽手共行,最終以「Can衖 ㄟChill-牽手共行」作為成果展主軸。

成果展中,《室友好共處》從宿舍生活中作息差異做為出發點,藉由個人的遮光鬧鐘設計讓人安心入眠。《And u fuwa fuwa》則是藉由可以「打」與「摸」的抱枕設計,將一天累積的負面情緒宣洩出來,使心情舒暢。《犯犯之交》是從個人告解室做出發,讓人在專屬的個人空間中與自己對話進而抒發壓力。《憶起共築》是藉由夜燈及手寫的溫度,將忙碌的家人連結在一起。《Share Some》是從住宿大學生共享物品做出發,藉由APP設計讓學生可以相互進行物品租借。《Going共食》藉由公共的廚藝教室,以多餘或是贈送的食材進行烹飪,且將完成的食物帶走或分送給需要的人。

《守望香柱》是從避免猴子被路殺做出發,藉由氣味讓猴子可以遠離路口,加強燈光照射讓騎士清楚道路狀況。《中山猴溝通》從人猴衝突出發,藉由APP提醒及表情聲音轉譯降低衝突。《共享人生》藉由人生經驗分享的平台設計,讓迷惘的人可以得知夢想的輪廓與途徑,藉由互相幫助,讓每個人的能力都能變成世界進步的動力。《TRY玩TRY環保》則是將垃圾分類結合投擲的快樂,讓小學生更樂於做分類。《共視》則是藉由連結手機將圖片上線條予以立體化的產品設計,讓視障者可以共同感受畫作。

面對後疫情時代,手牽手與設計共行,期盼萬物共融,人與人放鬆共好,一起共享幸福的未來。張淑美開設「創意設計方法」課程,學生藉由多元的方法學產生創意解法,刺激學生在面對不同議題時,可以打破問題框架,進而產生創意及創新的解法,「Can衖 ㄟChill-牽手共行」成果展從主題、產品設計、模型製作、展板規劃、情境影片及佈展全都由學生一手包辦,她期待未來學生能將課堂所學的方法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