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碰撞藝術 中山劇藝辦跨域肢體表演工作坊

【劇藝系提供】伽利略的地動說為何導致他被處死?女科學家瑪麗·居禮其性別身分與科學成就有何關聯?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邀請來自美國的Matheatre雙人表演團體,開設全台唯一跨領域肢體表演工作坊,帶領學生經由一連串劇場遊戲,透過肢體詮釋抽象的科學概念,藉以呈現科學家的發明或生命故事,在科學、藝術之間碰撞出創意火花。

Matheatre雙人表演團體由Sadie Bowman與Ricky Coates共同創辦,長年耕耘應用戲劇,在美國各級學校以及博物館,透過富有創意的精彩演出,推廣科學家的生命故事以及他們的精彩發明,演出呈現許多鮮為人知的科學家生命歷程及其時代,藉此促進眾人思考科學與人文的關係。

跨領域肢體表演工作坊從肢體的表達開始,運用大自然的元素,如火、水、空氣等,了解方式後,講師分享其中特性,讓學生以身體動作展示元素週期表中的金屬樣態,例如氫、碳,或某個放射性元素。第一階段的身體開發過後,講師Sadie Bowman與Ricky Coates引導大家對故事構成的三部分:「開始」、「過程」、「結局」進行理解,分組後以靜態圖片的形式展示科學家的人生故事,之後引導學生以同樣的結構對科學現象的過程進行展示。例如水循環,學生展示了地球表面的水分子聚集、蒸發,最終形成以雨的形式落到地面。而最後呈現時,學生則先透過閱讀文字,了解科學家的生平,並透過三個靜態定格畫面發展動作,使其成為連貫的片段,在流動的呈現中濃縮科學家一生奉獻,這樣的過程讓學生重新思考和理解科學現象,進而重新思考科學背後的人文面貌。

Sadie Bowman與Ricky Coates表示,這對他們而言是一次愉快的經歷,他們驚嘆於學生澎湃的創造力,學生願意深入地了解科學概念,最終以創造性的身體表達出來,「這些對科學概念的參與是令人振奮的!」中山劇藝系副教授許仁豪提到,感謝兩位講師為中山師生所帶來的奇妙工作坊,他對於講師們如何展示科學知識背後隱藏的故事結構感到十分驚嘆,許仁豪觀察,在講師指導下,學生們透過創造性的身體動作,設法將這些知識物化,此外,也讓人看到劇場如何將科學知識背後的敘事,與科學家們的生命掙扎的歷程連接起來,讓人類的面貌回歸科學本質。

中山劇藝系大三的鄭凱瀚抽到的題目是,電子會與其他電子聚集流動,但也會被分離,他認為要透過靜止的畫面,讓大家明白科學家的發現或是做出了什麼十分有趣。他提到,過去在學表演時,可能更在乎角色的感受,而在運用肢體時也會帶有情緒的詮釋,藉以呈現不一樣的想法。從工作坊中,除了看見戲劇與科學不同的可能性,也讓自己明白生活上其實不僅是情感能帶給戲劇靈感,物件、細微生物,任何東西都能是參考的對象。

同樣就讀中山劇藝三年級的潘傑明笑說,上次接觸自然科學已是幾年前的事,沒想到會在乍看毫無關聯的劇場中再與數理重聚。他認為工作坊透過劇場遊戲與分組,幫助參與學員憑直覺創造與認識每一種科學的概念、原理、由來,能夠將數理化成功地融入平易近人的空間與活動中,從而真正地親身經歷與了解那些原先課本上只有文字的敘述。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