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影音》提升國際競爭力 工學院聯合專題競賽首推全英參賽

 

【工學院提供】國立中山大學舉辦工學院聯合專題競賽,為工學院師生成果展示及跨域交流平台,師生發揮工程專業,激發多元創新思維,探索社會議題。活動自107年度創辦至今已邁入第五屆,逐年擴大競賽規模,增益競賽的參與層面與多元可能性,自首屆中山大學工學院5學系參賽,擴展至今年4校13系所學程合計共133組參賽作品,五年來累計競賽組數多達680組。今年為落實雙語教育政策,更鼓勵學生全英語參賽,未來將持續擴大辦理,進一步擴散活動效益。

本屆活動參賽科系包括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光電工程學系、環境工程研究所、通訊工程研究所,並邀請工學院電機電力工程國際碩士學位學程、電信工程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外籍師生參與。跨校單位則有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海洋科學系及電機工程系等,共同參與展示、相互切磋,促成跨領域對話平台,將共學社群效益發揮至最大值。

工學院院長范俊逸教授表示,為營造學以致用的校園國際氛圍,以增益學生國際交流經驗,本屆特別加碼鼓勵使用全英語參賽的隊伍,藉由具體獎勵措施提高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活動承辦單位、中山材光系主任郭紹偉提到,本屆近三分之一學生參與英語專題展示,而為了支持中山雙語政策並展現推動雙語教育決心,材光系全數參賽隊伍皆使用英語進行專題展示,以培養學生專業英語口語簡報能力。未來將持續推廣,厚植學生英語表達及溝通的自信心,進而拓展其國際視野及全球移動力,以提升將來職業生涯之國際競爭力。

聯合專題競賽作品多元,舉凡疫情因應、醫療相關以及永續議題等,隊伍也多有跨校合作。如海軍官校海科系團隊及中山機電系跨校合作,共同發表專題作品「時頻分析技術運用於水面自主無人載具水下噪音分析」,專題整合自走式無人水面載具與水下聽音系統,以蒐集海域環境噪音,並透過時頻分析技術分析水下噪音特徵。海軍官校團隊表示,為確保系統順利運行,會定期在指導教授的陪同下至西子灣等鄰近海域進行實海域測試與水下噪音收集,實際量測結果不僅作為該專題研究數據,提升學生專題研究能量,也可應用於中山學生研究之中,雙方皆從此跨校研究合作中獲益良多。

本屆專題作品處處可見針對COVID-19疫情引起的生活變遷進行反思,藉由科技創新思維及技術研發,正面迎向與疫情共存之後疫情時代。在居家生活議題方面,為提供居住隔離者有效便捷的居家健身管道,中山機電系團隊開發「智慧動作偵測健身鏡」,透過攝影機捕捉真人運動,利用骨架辨識程式進行姿勢準確度之校準;中山通訊所隊伍基於人工智慧及姿態辨識演算法開發健身APP,可代替指導教練協助健身者獲得姿勢動作的調整建議。此外,為因應疫情下網路購物日漸取代實體購物,中山資工系團隊創建一套3D試衣系統,消費者上傳全身照至系統進行虛擬試裝,藉由系統生成的人體三維模型的立體效果圖,有效模擬著裝效果,可有效降低退貨率,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

除了因應疫情,也有許多專題作品探索醫療相關議題,發展工程技術在醫療臨床實務的跨領域應用。中山光電系專題作品「類骨質3D列印複合材料應用於顳骨及鼻竇手術模擬器」與材光系、高雄長庚耳鼻喉科團隊進行跨系所跨校合作,共同開發類骨質手術模擬器,利用廢棄蚵殼回收製成抗菌粉,添加入樹脂形成類骨質環保抗菌光固化複合材料,未來可望以低成本的列印模型取代大體骨骼器官,成為醫師模擬手術訓練用的利器。中山電機系作品「核磁共振MRI技術應用於地磁定位」則因應日漸增長的磁共振成像分析需求,製作簡易版的核磁共振儀,以地磁量測進行磁共振定位,患者可於任何地方接受磁振造影檢查,不僅讓患者及時受檢,也可減輕醫院核磁共振檢驗室的負擔,造福急症病人、行動不便患者及寵物。中山機電系專題「評估視覺系統控制功能的深度學習方法」、「阿茲海默症人臉對稱性辨識」,藉由檢測被觀察者的眼球運動及臉部對稱性,以利評估罹患阿茲海默症可能性。

此外,為呼應全球節能減碳行動,逐期落實減碳目標,中山大學訂定2048年為碳中和目標年,此次活動多組專題作品可見對環境永續及汙染防治等議題之關注。中山環工所與高大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共推出14組專題作品,內容涵蓋污染物處理技術及綠色能源開發等領域。例如中山環工所專題作品「以還原氧化石墨烯建構Z型異質結CeO2/TiO2光熱催化氣態元素汞之效率探討」,即以開發能於較低溫環境光熱催化氧化Hg0之新型光熱觸媒為研究目標,其研究成果可應用於燃煤電廠排放含汞污染物之處理;高大專題作品「以廢棄資材製備碳化矽應用於廢水處理之研究」,則以降低廢輪胎做為衍生燃料的處理占比,減少碳排放量,並開發不同的綠色去化管道為研究目標,增加且完善整體廢棄資材之循環去化途徑。中山材光系也有多組專題作品探索工業有機污染物解決之道和能源耗竭議題,作品「共價有機骨架應用於光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和產氫」透過光催化來降解污染物,將供體-受體型多有機聚合物用於處理污水和產氫的異質光催化,該材料具備出色的光催化降解與產氫能力,有潛力作為染料分子降解和產氫的有機光催化劑。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聯合專題競賽邀請業界專家與校內教授共同擔任評審,透過展現技轉潛力與學研亮點,學生不僅能深化學習成效,更能練習自我行銷策略,展現專業形象,打造專題品牌。未來工學院系所也將逐步與中山其他院系所合作,組成跨系所研究團隊,培育具備複合性專業知識、創新合作精神及協調統合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