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報導》智慧交通如何兼顧人本? 跨域專家談永續運輸與城市發展

發佈日期: 2022-11-14
【公事所提供】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舉辦30週年所慶系列活動,其中「永續交通與城巿發展」論壇共近百名學子到場參與聆聽。本次論壇由公事所所長彭渰雯主持,除所內助理教授游尚儒和謝旭昇分別引言和與談,也邀請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局長吳義隆、侯林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林宛蓁與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鄭祖睿,共同探討智慧科技為交通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會,以及永續運輸在未來城市發展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中山公事所所長彭渰雯指出,高雄輕軌即將全線通車,高雄捷運黃線也即將動工,港都逐漸完備永續運輸的基礎建設,「我們必須掌握難得的城市翻轉契機,打造低碳且友善行人的國際城市典範。」助理教授游尚儒老師表示,交通運輸是一場永不停止的移動革命,智慧轉型、淨零轉型、治理轉型是革命的推動力,也是未來世界最重要的機會與挑戰,他鼓勵在場學生要有更多元的想像力、更公平正義的思考、以及跨領域的持續對話,共同尋求一個呼應也引領民眾需求的永續共識與路徑。

目前正領導高雄捷運局進行輕軌與捷運系統工程的捷運局長吳義隆表示,「北漂」和「蔓延」是城市面臨的挑戰與衝擊,他認為未來必須從「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角度思考低碳、永續、宜居等城市願景,讓交通運輸工程不只是工程,而是帶動都市整體結構轉變、提升市民品質、讓市民安居樂業的關鍵力量。謝旭昇教授則從都市空間的角度,認為交通運輸主要受制於都市空間的結構,必須找到交通問題的源頭根本解決,例如道路壅塞取決於民眾移動、活動的需求,一味地拓寬道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應該要從車輛為主的思維轉變成「以人為本」,提供人們步行及騎乘自行車的可能性。

成大助理教授鄭祖睿則以「均衡飲食」來比喻永續交通,而其中的主食便是公共運輸。他強調,在都市交通中,重要的不是一項公共運輸的完成,而是轉乘機制的建立,以便能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果,帶動其他公共運輸。他也提到,永續運輸是百年大業,需要不同利害關係人和公私協力的協調與合作來達到最終目標。曾經參與衛武營文化中心、新高雄車站等重要地標設計的建築師林宛蓁說,必須清楚城市發展的脈絡、重新思考都市的定位,她認為在疫情之後,應重新把人和土地連結起來,以更創新、永續的方式規劃未來的交通運輸系統,讓更多人能夠以「時速五公里以下」的步調,重新體驗城市風貌。

在綜合討論階段,中山公事所校友、學生分別提問防疫措施與搭乘公共運輸之間的衝突、電動機車是否為綠色運具,以及汽車不是單純的運具,而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因而是否難以被大眾運輸系統所取代等問題。就讀公事所碩士班二年級的陳朝駿表示,由於自己剛好在進行智慧科技如何改變公共服務的研究,論壇講者們跨領域的交流對話十分有幫助。他認為,未來政府在治理上除了以創新、有感的交通運輸服務回應民眾的需求,也必須整合不同意見與經驗,尋求永續的共同發展藍圖。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