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重啟連結地球母親 中山大學辦「生態身心靈」工作坊

發佈日期: 2022-10-17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與地球母親一體共生、和諧共存的生態身心靈宏觀視野,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舉辦「生態身心靈—內在發展目標(Inner Development Goals, IDGs)工作坊」,活動包括節能減碳綠建築介紹、靜心呼吸覺察、接觸大地、森呼吸、五感森林想、大地曼陀羅的祝福等。本次除了本國學生外,更有來自日本、印度、泰國、菲律賓、印尼等外籍生參與,全程以雙語進行,落實中山大學氣膠中心推動國際共學的理念。

繼2021年與哈瑪星商圈環保店家合作舉辦減塑、減碳、減空污之「無痕飲食」行動後,中山大學氣膠中心今年再與屏東縣獲得環境永續獎的「沐雨鍾林生態心靈休閒農場」攜手合作,由主任王家蓁與農場主人、擁有數十年正念療癒及生命環境教育經驗的李一荷共同規劃「生態身心靈—內在發展目標工作坊」。活動中,學員赤足走在草地上,並與森林中的大樹交換呼吸。人類與自然本處於完美的平衡,人類藉由呼吸吸進樹木經由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氣而得以維繫生命,而樹木則藉吸收人類排出的二氧化碳而得以生存。人類並非獨立存在於地球,而是有賴地球母親的化育滋養。然而近一世紀來各種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已使得平衡遭受嚴重破壞。

王家蓁表示,透過呼吸,人類與地球母親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實為生命共同體,然而,近年來人為導致的空氣汙染及懸浮其中的PM2.5卻導致每年有將近7百萬人過早死亡,已延燒近三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亦已被證實主要透過空氣中含有病毒的氣膠傳播所導致,在在顯示創造潔淨空氣環境的重要性。

「改善空氣品質的先決條件,是大家必須先認知到彼此一體共生、禍福相倚的客觀事實,發自內心認同自身與他人、與地球母親的緊密連結,並願意做出行動上的改變才有可能達成。」王家蓁指出,聯合國於2015年宣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包含採取行動以減緩氣候變遷、建設永續城市與社區、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建立全球夥伴關係等17項 SDGs 目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期許於 2030年前,努力達成 SDGs 17項目標。然而,欲達成此17項SDGs 17項目標,尚有賴人類諸多內在能力的發展培養,包括認同自身為生態的一部份,並與其他所有生命與自然間的緊密連結。

這次工作坊希望透過眼、耳、鼻、舌、身等五種感官與大自然的互動體驗,重新喚起每個人與大自然母親臍帶相連的記憶。參與這次活動的學員分享上次腳踩大地已經是小時候玩耍的時候,平常穿著鞋並不會多去想,這次再度赤腳踏在土地上更能感受自己和大自然的距離,原來大地之母其實一直都守護在我們身邊。躺在大地上仰望天空時,更是從不同的視角看到大自然母親是如何籠罩保護著所有地球上的生靈萬物。大地曼陀羅集體創作也是令學員印象深刻的環節。大家利用蒐集來的大地素材,經由每個人恣意地擺放最終協作出一幅藝術創作,整個過程讓人看見每個人存在的價值,每一個人小小的付出都會對最終的創作產生有意義的改變,過程令人感動且發人深省。

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氣膠中心環境教育組長謝百淇表示,關鍵內在能力發展對於推動永續發展教育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應嘗試融入到高教、K-12各學習階段的教學課程乃至社會各層面的永續環境教育推動之中,這也將是未來氣膠中心環境教育組致力推廣之全民永續發展教育的一大重點方向。  

【附錄】

內在發展目標已成為全球許多國家的共識,更是促進2030年達成SDGs的孵化器。內在發展目標可大致歸納為5大面向,其中涵蓋了自我觀照覺察及調節的能力、與他人乃至全球生態整體連結的感知能力、對自身他人及自然環境的仁慈及同理心、對複雜事務有系統性的理解以及長程視野、共同創造的能力等23種關鍵能力。中山大學氣膠中心為國際NGO組織IDGs (https://www.innerdevelopmentgoals.org/) 在台灣的樞紐位點,未來將積極致力於推動生態身心靈之整合及實踐,期許能夠於2030年如期達成17項SDGs 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