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線上教學 PBL拆解3元素

發佈日期: 2022-05-05
【教發中心提供】疫情升溫,遠距教學需求增加,然而線上教學常讓許多課堂討論、專案製作的課程執行遇阻。國立中山大學教務處教學發展與資源中心及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南區區域基地,邀請臺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黃書緯,以「線上教學的組裝與限制」為題,剖析如何把教學軟體巧妙融入於線上教學之中。

黃書緯以注重現場討論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學法為例,在疫情導致教學被迫轉移到線上時,他把PBL課程拆解成3元素,並把各元素對應到不同的軟體上,成功將講究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法轉化為線上教學。他把PBL課程拆解成問題導向、計畫導向、參與導向,且3個導向是互相循環的。他說明,PBL課程的體驗式學習流程是從具體經驗發現問題,接著開始反思抽象化概念,以計畫導向形成專案,並以參與導向主動進行實驗計畫。而這3個導向則可以分別使用Google meet、Dropbox Paper、Jamboard作為輔助。

問題導向仰賴面對面溝通討論,且老師須解決每一個小組遇到的問題,因此使用Google meet。Dropbox Paper可同時讓許多學生共同編輯文件,黃書緯會事先上傳補充教材,學生在文件下方提問的同時,老師也能及時回覆,非常適合講求抽象概念化的計畫導向使用。而參與導向需要事先徵求課堂眾人對方案的意見與想法,Jamboard可把不同意見以便利貼貼在白板上的方式呈現,能有條有理地彙整雜亂的想法。

黃書緯從自身經驗發現,線上教學有4大限制。首先,缺少面對面互動引發的社交孤立,尤其在強調在乎對方關注那些問題的體驗式學習上更容易出現。第二,有些學習需要身體與頭腦一起參與才能記憶,但線上教學就限制了運動空間。此外,不容易設計互動、雙向的教學環境,只適合單一線性的講授類課程。最後則是過於注重媒體導向,要求教師成為YouTuber,讓真實世界的體驗導向慢慢消失。

黃書緯最後強調,在線上教學盛行的現今,教學平台如雨後春筍般不停冒出,但老師與學生時間與精力有限,不可能一直追逐最新、最多功能的教學平台。他認為,教師們應先仔細思考自己擅長的教學方式,逐一拆解後並套用在適合的教學輔助軟體上,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