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馬戲 「征服太陽的男人」陳星合啟發街區創意思維

【人科學程提供】國立中山大學「未來美術館一一海港x農村x街區的藝術共創筆記」系列講座與「創意街區發展與設計思考」課程邀請前太陽馬戲團成員、「星合有限公司 & 合作社」創辦人陳星合,分享「2019年臺南街頭藝術節—鬧熱の沙卡里巴」籌備過程。陳星合以戶外展演規劃者的身分說明執行活動的初衷、堅持及遇到的挑戰,讓即將舉辦「鹽夏不夜埕」活動的師生從中學習。

陳星合27歲成為太陽馬戲團的一員,近年來回到台灣後,近40歲的他從馬戲表演,逐漸轉向透過規劃馬戲主題戶外展演活動,將大眾對街頭藝人(Buskers)的認知,推向街頭藝術(Street Arts),期能提升整體台灣馬戲與街頭藝術表演者整體形象,推動台灣在馬戲表演的國際交流。「創意街區發展與設計思考」課程以推動鹽埕轉型成為「創意街區」為目標,希望藉由陳星合兼具理念與實務的寶貴經驗,引發學生對於2022年「鹽夏不夜埕」的全新思考。

陳星合回顧當初尚未實際策劃戶外活動時,先召集擅長不同特技專長的表演者,在西門町一間僅能容納150人的餐廳頂樓,用街舞的方式交流,希望能讓每個表演者找到自己表演的樣子。陳星合認為,「馬戲是一個範疇很廣的藝術形式,聯想到的關鍵字不應只停留在刻板的熱鬧、繽紛、嘉年華」,並分享他參加外國藝術節的所見所聞,以及從中汲取活動提案的靈感。

「現地創作」與「參與式演出」是陳星合與團隊自國外取經後,不斷努力推動的街頭表演形式。陳星合以法國表演團體集體協議(Collectif Protocole)的《西裝游擊隊》(One Shot)為例,指出表演者在演出過程中於街區的各個角落移動,因應不同空間即興創作,讓觀眾看見老街區不同的面貌。而本活動的開幕舞台為法國藝術家奧立佛.古斯特(Olivier Grossetête)帶領民眾創作的大型紙箱建築作品《全民烏托邦》(Des Bâtisses Sœurs aux Villes Ephémères),從紙箱堆疊、搭建舞台至拆毀,都邀請民眾一同參與,落實參與式藝術的概念,讓舞台本身不僅是打卡景點,更賦予參與民眾一段有趣難忘的回憶。

2019年的臺南街頭藝術節吸引眾多人群,令周邊店家營業額翻倍。陳星合團隊也順利藉由這個機會加入「歐洲馬戲與街頭劇場聯盟」(Circostrada Network)。然而,在看似成功的活動背後,他也不吝分享過程中經歷的挫折與困難。像是為了維護演出品質,團隊花費大量精力與各局處溝通演出的場地問題,直到藝術節開始前一個月仍未定案;此外,若是以打賞的方式進行,也要確保活動能吸引眾多的人潮,才能讓街頭表演有足夠的獲利,例如在市集、百貨周年慶等能吸引眾多人潮的活動中,策劃者如何說服街頭表演者來參與相較下無法保證人數的街區藝文活動?這些都是活動策劃者必須審慎思考的。最後,他更進一步反思,定期舉辦街頭藝術節,是否真的能如他所願,翻轉大眾對於馬戲的刻板印象?

「創意街區發展與設計思考」授課教師、「鹽夏不夜埕」創辦人宋世祥表示,鹽埕過往就有許多的電影院與戲劇表演,但今天已經逐漸沒落。「陳星合對於街頭藝術的思考與實踐,正可以讓大家重新思考鹽埕的街區如何成為一個更支持表演者的舞台。」

「未來美術館一一海港x農村x街區的藝術共創筆記」講座由國立中山大學USR-C「城市是一座共事館」計畫、科技部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與「鹽夏不夜埕」團隊共同主辦。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