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科學程提供】如何深入了解弱勢並進一步產生同理心?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張淑美開設關懷設計課程,課堂上除了弱勢體驗及專家導入專業教具協助教學,更加入了真實生活體驗,透過出發至飯店入住的過程,體驗「無障礙輕旅行」,讓學生對「障礙」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和體悟。
關懷設計課程本學期首度和雲朗集團合作,師生至高雄翰品酒店體驗無障礙房間的設計。學生依照自己選定的弱勢族群,包括視障、聽障、高齡者及下肢障礙者,穿戴體驗裝置後,從校園出發至目的地,一路上從周遭環境、人行道、用餐及大眾運輸等實際體驗,找出生活中被一般人忽略的障礙,師生也分別體驗無障礙房間及一般客房,從食衣住行中體驗弱勢,並在真實場域進行深化了解。
看不到菜單、分不出錢幣、無法操控冷氣遙控器,「視障的不便真的太多了」,體驗視障的中山大學社會系大一生郭婕琳深深感受到,視障者在生活中因環境的不友善而有許多困難。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一年級的吳惠容體驗下肢障礙,她嘗試拿著拐扙行走在人行道上,才發現路上有許多的孔洞很容易卡住拐扙。而戴上高齡老花模擬眼鏡、政治經濟學系大一的謝岱珈觀察到,若老花或視力退化,在騎樓行走時,會不易分辨相鄰地面上的高低落差,也看不清楚紅綠燈的倒數秒數。
中山大學人本設計實驗室團隊成員陳怡然因罹患先天性腦性麻痺,從小需倚賴輪椅行動。參與體驗無障礙客房的她表示,身為輪椅族,在住房時便需要許多無障礙設施的協助,例如房間走道需足以使輪椅迴轉,浴室除了提供淋浴用座椅,洗手台的下方空間留白則方便讓輪椅族靠近洗手及使用,手巾等備品也要放在手拿得到的高度等,這些設計對輪椅族來說非常重要。
「體驗可以是個燃點,愈接近真實的體驗愈容易產生同理!」張淑美指出,設計需要真實場域的刺激,雖然體驗的過程很不輕鬆,但透過換位思考,學生發現了許多之前沒注意到的問題。從課堂的通用知識到真實場域的弱勢體驗,所發現的問題便能成為關懷設計的最佳創意激發來源。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