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創新不遺餘力 中山3教師獲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肯定

發佈日期: 2021-03-08
【教發中心提供】為落實教學創新,強化學校培育人才任務,教育部推動「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8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獲獎名單日前出爐,國立中山大學3獲獎計畫教師為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王致遠、光電工程學系副教授于欽平、劇場藝術系助理教授何怡璉。中山大學教發中心表示,凡參與計畫教師需通過教育部層層審核,包括成果交流會口頭報告初審、研究成果書面報告複審,並經決審會議通過,全國總計105件獲選,3位教師獲此殊榮實屬不易。

王致遠以「越過道德的邊境—經驗基礎下的企業倫理課程設計」為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探討經驗學習的教學模式是否適合商業倫理課程。王致遠讓學生每週課前閱讀指定讀物,並回答個案搭配的相關問題,建立相對應的理論概念。另外,學生在學期末時也須以分組方式,以自製影片或自製個案的方式呈現倫理相關議題,使學生主動實驗自我創造與分析。課堂學生回饋表示,在上完這堂課後,了解到原來倫理議題涉及不同的學術理論,每個人的倫理行為也可以用不同的理論觀點來解釋,讓大家覺得直覺的倫理議題變得有跡可循,在看待倫理事件時,也有不同的切入點,不會覺得茫然不知。

于欽平以「應用同儕教學策略於電磁學課堂之研究」為題,將同儕教學策略應用在「電磁學(二)」的課程上,期望解決高等教育大班教學造成學生程度差距拉大的教學問題。有別於一般同儕教學的固定分組模式,于欽平在每堂授課後都會進行小考,並按照小考成績做即時的分組與同儕教學,讓落後的學生有機會受到不同同儕的幫助,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期結束後發現,108學年實施同儕教學策略的電磁學(二)全班學期平均成績比107學年未實施課程來得高,教學意見調查結果也高出全系、全院與全校平均,顯示同儕教學模式成功幫助高教教師照顧學習程度不一的學生。

何怡璉探究「劇場的社會實踐:將真實納入劇場的另一種可能」,嘗試將真實劇場搬演到城市中,讓劇場與表演藝術主動介入社會,促成文化行動與社會實踐,同時深化學生與在地的連結。何怡璉在課程中使用OTCP四階段學習法,分別為:社會觀察與分析(observing)、建立觀點(thinking)、轉化成表演形式(creating)與跨領域展演(performing),提升學生社會關懷、美學創造與認知、獨立思辯、跨領域溝通和團隊合作之能力。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