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搭乘「忠犬小巴」 「生命教育」看見平凡人的獨特性

發佈日期: 2021-02-17
【校園記者劉若方崢採訪報導】從平凡生活中遇見動人故事。中山大學「生命教育」課程引導學生尋找,並記錄身邊普通人的生命故事,藉此帶領學生反思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採訪對象除了同學、校友、校車司機甚至是校園周邊小吃店老闆,學生表示這堂課是一場與自我對話的旅程,藉此更能明白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並希望未來能成為自信且溫暖的人。

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代所長楊婉儀開授「生命教育」課程,希望學生往內探索自身、往外關注他人,從而對自己、他人和世界有更開闊的認識以及更深刻的互動關係。楊婉儀表示,每次開設「生命教育」這門課程,都會要求學生去採訪旁人的生命故事然後拍攝成影片,並且希望他們不要去採訪大家都太熟悉的大人物,普通人的故事也能很精彩。

中山大學中文系四年級的林佳宜與團隊採訪校車司機,因常常帶著校犬「小黑」而被學生團隊戲稱為「忠犬小巴」,學生用鏡頭記錄下他工作的日常,聽他吐露自己從年輕時開貨櫃車、聯結車到如今成為校車司機的點滴。司機大哥講述平時工作中發生的趣事,比如愛追猴子的「小黑」如何幫忙趕走跳上女生背包的頑猴,以及分享校車司機之間心照不宣的「小秘密」:每次連假前,司機們都會義務加開一班車,送學生去捷運站。在這位司機看來,校車司機是一份再平常不過的工作,跟一般的上班族一樣,但「想辦法平平安安地把同學送到目的地,就是我們的成就感」。

部分同學選擇身邊的學生作為採訪對象。中山大學中文系大三的蔡維庭與小組採訪了中文系校友安安,其臉書簡介為「順性別同性戀和跨性別異性戀的流動體」,安安因為「不想要被定義」,會試圖尋找像獨角獸或是仙子之類無法被簡單定義的生物對自己進行描述。安安表示,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因為受困於由男女二元所組成的性別系統裡面,從而拘泥於個人的性別。對於跨性別者而言,除了一般人的自我詰問之外,其實很多時候對自己的性別會感到痛苦跟無奈,這時要相信自我的感受是真實的,適當地抒發自己的情緒,不要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或一文不值,「自己是特别的存在」。

此外,有團隊採訪同班同學,分享了其曾當選青少年桌球國手,卻因意外受傷而無緣職業生涯的故事;還有學生將中山校園附近的拉麵店老闆和老闆娘定為採訪目標,記錄了他們從開店至今的心路歷程。楊婉儀提到,每一個人生下来都有獨特的價值,人生就是要活出獨特性,希望學生可以學習逐漸「打開自己的内心」,合理確立自身的價值。在課程中,楊婉儀也特別邀請業師,透過劇場活動體驗身體,進行哲學諮商、藝術治療,或藉由繪畫實作分享關於幸福的想象等,希望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從認識自己到生命意義的探索。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