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李登輝政府研究中心今(15)日舉辦「李登輝先生紀念座談會」,邀集重量級學者、社會賢達及政治人物悼念前總統李登輝對台灣民主的貢獻。校長鄭英耀表示,外媒以「民主先生」稱呼李前總統,肯定其堅定追求民主原則和人類尊嚴的行動,但李登輝先生對台灣的影響,乃至於他所留下的政治與思想遺產,應以更具深度和廣度的視角來回顧。本次座談會不僅能重新確立李登輝先生在台灣民主史上的位置,同時也可對當前的民主運作提出省思,探究台灣民主體質的缺失和問題,進一步尋求改革,深化台灣民主。
「李登輝先生紀念座談會」上午邀請前立法委員林濁水、自由時報總編輯鄒景雯、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及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理事長張榮豐等學者與社會賢達,探討前總統李登輝對台灣民主發展的意義與貢獻。下午除邀請高雄市長陳其邁與桃園市長鄭文燦對談,包括前陸委會主委黃昆輝、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等,曾與李登輝先生共事的政治人物與學者,也針對兩岸關係、南向政策等當時重大國家政策,以演講方式來闡述李前總統的治國理念和當時的國政擘劃方向,同時分享他們近身觀察下,所瞭解到的李登輝先生。
鄭英耀校長致詞時指出,李登輝先生是台灣的第一位民選總統,在12年內致力推動台灣的民主化,造就了現在的兩黨政治格局,讓台灣成為第三波民主化的典範;此外,李登輝更在任內頂住了美、中兩國的政治壓力,提出了「兩國論」的兩岸架構,替現在「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定位,打下了論述的基礎。他說,雖然李登輝對政治民主化、國家正常化的貢獻,幾乎已經不用多加強調,尤其,在台灣政治劇「國際橋牌社」放映之後,連許多沒有經歷過90年代的年輕人,也對李登輝主政時期的民主化過程,有著深入淺出的理解。但在目前,以學術研究的視角,深化李登輝的政治遺產、以及李登輝對二次民主化的關注,似乎還有許多的努力空間。
「中山大學『李登輝政府研究中心』是台灣國立大學中,首座以台籍元首所命名的政府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李予綱強調,以李登輝命名的研究中心不會因他辭世而停擺,會繼續秉持設立初衷與價值,協助政府施政、決策,並扮演南方智庫的角色,推動公共事務治理和事務論壇,凝聚並壯大產官學研的能量,以落實李前總統「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民主政治核心價值。他憶及,2017年6月,前總統李登輝出席研究中心舉辦「台灣第二次民主化研討會」活動致詞時曾指出,台灣的發展主要面臨兩項問題,其一是「國家經濟的困境」,這和領導者的能力、兩岸關係以及全球治理的風險有關,領導者若沒有施政願景,國家發展當然就會受影響。再者就是「政治改革的停頓」,例如中央政府組織再造只有形式上的合併,但效率與效能並無提升,以及地方分權的不足,使地方的發展與治理不夠健全。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邱文彬表示,李登輝先生在擔任總統期間內,因應台灣各界民意,積極推動憲政改革,包括廢止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展開第一次修憲,制訂憲法增修條文,使中央各民意機關得以換屆改選,台灣的民主改革得以深化。歷經台海飛彈危機,他於1996年當選首任中華民國民選總統,亦是華人史上首位公民直選的國家元首。在李前總統的帶領之下,使得台灣在民主化的進程中,沒有流下一滴鮮血,完成一場「寧靜的民主改革」,奠定今日台灣民主發展主體的基石。
國立中山大學於2002年便獲李前總統首肯,率全國大學之先,成立「李登輝博士政經講座」,透過此講座平台廣邀各界學者專家,進行政策建言與學術對話,以提升台灣的政經實力與國際能見度。2016年進而成立「李登輝政府研究中心」,以更具系統性的方式對國內外重大議題提出思辯,來彰顯李前總統對於台灣民主化與國家發展的貢獻。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曾於中心成立致詞時表示,期盼中心未來在學術成就、政經影響力上能發揮效用,短期、中期目標可以成為南方政策智庫,遠程目標,可以跟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Kennedy School, 或HKS)」,以及「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比擬,成為培養公共治理領導人才的搖籃,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