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系列報導》大師開講 4院士啟發學生「科學素養」

發佈日期: 2020-11-11
為慶祝40週年校慶,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中山四十·鴻儒薈萃─深耕學術·接軌全球」大師講座,邀請前副總統陳建仁、李定國、周昌弘、陳仲瑄4位重量級中央研究院院士,將各自學術研究的「最精華」,以深入淺出的科普語言分享給中山學子,啟發學生「科學素養」,讓中山大學未來的科學研究能量更上一層樓。

校長鄭英耀致詞時表示,中山大學致力培育人才、延攬全台頂尖學者來校任教,包括:聘請李定國院士擔任物理系主任、聘請陳仲瑄院士擔任化學系傑出講座教授等,這些優秀老師,帶領中山大學在國內外學術排名上屢創佳績。而學校目前更積極申設醫學院系,盼將中山學研表現帶向另一高峰。

這場講座在中山大學副校長周明奇引言下,揭開序幕。陳建仁前副總統在「病毒肝炎與肝癌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專題演講中,分享台灣是B、C型肝炎盛行的國家,他長期帶領研究團隊下鄉發展出風險推算方式。如何做好研究?陳前副總統舉鋼琴演奏為例,鼓勵學生不要一個人獨奏,要盡可能與多人合奏,以他投入流行病學研究來說,即和病毒學家、生化學家跟內科醫師等各領域專家合作,「合奏才能夠譜出美妙的樂章」!

陳仲瑄院士主講「創新技術研發的心路歷程」,分享自己追求精深學術研究的學思歷程,以及在大學任教的經驗,給予在場學生實質建議。在創新方面,他舉咖啡杯套為例指出,並不是所有的發明都需要高度專業,創新的關鍵在於解決很多人的問題,鼓勵中山學生多加跨域學習,主修理、工、醫學系所的學生,建議平時培養文學、藝術喜好,並探討社會人際關係,就讀文學、藝術系所的學生,則建議培養基礎科技知識。

李定國院士在「群體行為産生而呈現的新物理現象」專題上,以日常生活常見的群鳥飛翔、魚群優游為例,讓學生了解何謂集體現象,他也指出,這些自然界普遍的現象也反映在社會現況。陳建仁前副總統呼應,就像此次疫情,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開記者會,向大眾訴諸疫情的狀況下,台灣人人戴口罩,形成集體現象,讓防疫有良好的循環。

周昌弘院士在「生物相生相剋物質之前瞻:在生態與生物醫學的角色」專題演講中,以常見的植物例如相思樹、銀合歡等植物為例指出,一些樹種旁的土地,之所以沒有雜草,不是因為缺乏陽光照射,而是生物相生相剋,為大家科普生物知識,引領學子認識自然界的奇妙,是源自化學之間的交互作用。

專題演講結束,現場更舉辦綜合座談,台上、台下熱絡討論。物理系碩士班黃姓學生表示,今天來演講的院士,每位都是集畢生所學,將4、50年的學術精華,各自濃縮成20分鐘開講,「能一次吸收4名院士的研究精華,絕對是在中山求學過程中的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