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提供】如果每個科學家都希望在Nature大放異彩,那麼每個從事莎士比亞研究的學者都期盼能在Shakespeare Survey 發光發熱。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李祁芳繼2016獲中研院年輕學者著作獎後,再次以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以一萬字“In Conversation with Shakespeare: Social Insanity and Its Taming Schools in 1&2 Honest Whore”論文榮登國際頂尖期刊Shakespeare Survey。李祁芳教授是Shakespeare Survey自1948創刊以來,第二位投稿成功的台灣學者。
李祁芳教授的論文綜覽莎翁的義大利悲喜劇,追蹤其作品崇義視野與立場,以及在1604年瘟疫年間所帶給倫敦同儕的切身感受。文中以莎士比亞同儕作家Thomas Dekker與Thomas Middleton的作品為例,在文學、傳記研究、文化史料與戲劇想像間,發現作家們與莎士比亞間重要對話的蛛絲馬跡,其對話內容乃批判莎士比亞對英國瘟疫年間的集體社會焦慮所表現的冷漠,他們除了諷刺莎翁為何不書寫傳染病所引發的社會道德危機外,更展演寫實劇中的社會瘋狂,來針貶莎翁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
李祁芳教授說明,投稿Shakespeare Survey的困難度令人望之卻步,首先、要符合該期刊出版宗旨─「只刊登國際上最優質的莎學研究成果,其中很多文章已成為研究經典」的期待不容易。第二、它是年刊,雖每年都徵兩年後的稿,但與主題相關之文章通常不超過10篇。第三、莎士比亞是文學巨人,他的「大」讓其他作家黯然失色,要挑戰學界對莎士比亞浪漫主義的意識形態幾乎不可能。第四、雖然李教授在2017年第一次投稿後即被無條件接受,堪稱投稿過程順利,但因是年刊,仍需耐心排隊三年才能出版。
「人生短短幾個秋,可以有多少年頭在Shakespeare Survey嘗試投稿、競爭、等待與出刊?」李祁芳教授感嘆謙虛地表示:「我不是唯一默默耕耘的人文學者,文史哲等領域還有很多前輩比我有耐性與韌性!成果比我豐碩!人文精神的時間論述不就是能看透我們在文化空間中的相對位置,積極開創文化生命、創造永恆?三年後出版對投稿者(小我)而言似乎漫長,但在文明進程中(大我)只是一瞬間。」
期刊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