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音樂文創南北平衡 高流執行長評析產業現況

【文學院提供】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跨文化人文思潮與美學」共學群開設「語言與歌曲創作」課程,期末邀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執行長李欣芸點評學生展演成果,李欣芸並分享音樂創作與產業現況,使學生對產業理解不只流於表面,而能深入有所發揮。

李欣芸學生時期便赴美深造,在波士頓柏克萊音樂學院主修爵士作曲與現代編曲,現今更為台灣資深作曲家、音樂製作人、電影配樂製作人,《軍中樂園》、《5月一號》等電影配樂皆出自她手,更是台灣少數獲得金馬、金曲雙獎肯定的作曲家。

既然創作備受肯定,為什麼不繼續做擅長的事就好呢?李欣芸私下表示,其實她一直想在南台灣建立一個音樂據點,「不然,每次想到音樂製作、音樂中心就都是在台北,音樂相關的產業在南部應該也要有一個發展的源頭。」也是因為這份責任,高雄出身的李欣芸才會願意擔任高流執行長一職。李欣芸清楚知道音樂製作和推動產業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但秉持著這份對音樂的熱情和責任感,她願意為這塊產業去挑戰未知的領域。

李欣芸提到,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是自2009年由行政院審核的重大藝文興建工程計畫,其設計理念為結合高雄在地獨有的港都特色和音樂,整個園區坐落在愛河與高雄港海域的交會地帶,空間規畫中,除了大型的室內、室外場,更是補足了台灣缺乏中型表演場地的現況。李欣芸說,高流的創立,不只是希望能使音樂、文創產業南北平衡,更有培養音樂人才與拓展音樂受眾的野心,期待能創造出專屬於南台灣的音樂產業脈絡。

「語言與歌曲創作」課程由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歐淑珍、音樂系教授應廣儀、中文系助理教授蔡美智共同開設,除了讓學生在創作上有所收穫外,也讓學生對產業現況有更進一步了解,並對現實的骨感印象,發生反轉、看見希望。學生也藉由課程走出大學,將未來的藍圖轉化成劇本,提高了更多的可能性。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