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火柴發射器、五彩分層液體 科學實驗提升探究力

發佈日期: 2020-07-30
【校園記者曾柏翰採訪報導】學生需要增進什麼能力?曾任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國家計畫主持人、國立中山大學博雅教育中心講座教授林煥祥認為,培養探究與批判思考的能力十分重要,「探究」的白話是指解決問題的過程,可歸納3個步驟:發現問題、找出研究問題、再藉由實驗得出解答並改變,此一能力可應用於各個學科,對於未來升學、甚至是進入職場都有很大的助益。

林煥祥教授表示,他過去主持PISA計畫時,發現學生先前不同的經歷會影響表現,因此在讀過參考文獻後,擬出各個不同指標,如閱讀量、家中藏書量、興趣、參觀科學相關展覽與設施頻率等,利用PISA的數據分析,順利找出影響因子,並對國家提出改善的建議。

他進一步指出,近年來台灣教育由知識導向轉為素養導向,背誦內容逐漸減少,增加的是思考能力,這是他過去觀察台灣學生較為缺乏的部分,他因而在中山大學開立「科學探究的應用」博雅課程,透過實驗示範與探討背後的原理,讓學生藉由自行設計實驗、撰寫研究問題以及實作練習,培養並提升探究力。

參與「科學探究的應用」課程的學生,須組成小組並在期末完成示範實驗。劇場藝術學系三年級學生卓均諺,期末小組實驗製作錫箔紙火柴發射器,他表示,過去就對「射物體」抱持興趣,也曾自製水火箭,在演示實驗時,特別穿著劇藝道具中全套防護服與防護鏡,甚至還配戴近代科學家式的假髮。他認為,劇藝系的專業便是吸引觀眾注意力,這身裝扮加上腦力激盪發想出來的實驗,有助提升他尋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政治經濟系二年級學生洪峻維則利用液體密度的不同、混和後會自動分層的特性,演示五彩分層液體,他分享,實驗過程曾因燒杯破掉,或是液體彼此反應而失敗,他與組員找出問題並解決後,成功完成實驗!他在課程中體認到保持好奇、持續學習,找出事情背後的原因並解決,是學習最需具備的態度。

林煥祥教授表示,期末的小組演示實驗,希望除了有趣外,也能讓學生練習認知思考能力,例如其中一組進行分子料理的原理演示,即為創造力,為美學、科學與生活相關的應用,期許學生在修課後能廣泛閱讀文獻,應用撰寫研究問題的能力,提出證據與數據,讓自己的研究或言論有足夠的說服力。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