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系的助理教授詹揚翔老師是今年二月甫至學校任教的新進教師兼校友。秉持著期望學生自主學習的美式教學風格,加上平易近人的幽默詼諧,讓老師在化學系人的口中獲得「最不像老師的老師」的稱號。
詹揚翔老師在就讀中山大學化學系大三時,進入陳俊顯教授的實驗室學習。陳俊顯教授向當時還是學生的詹老師意有所指地說到:「會讀書的學生都不會做實驗。」不輕易服輸的詹老師憑著被驅策的決心,努力不懈地從各個亮眼的實驗數據中向陳俊顯教授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進而從化學實驗中找到了熱忱與執著。也因陳俊顯教授的大力鼓勵出國進修,讓原先打算修畢學程便進入國中教授化學的詹揚翔老師一生有了重大的轉變。
因為美國對於理科人才的極度支持,老師在德州農工大學的全額補助下完成了博士學位,「出國改變了我的人生,改變了視野,也讓我的教學方法與態度更加不同。」老師希望學生能夠主動搜尋資料解決問題,所以考試始終「open book」,且從不考背誦的題目;老師自信且爽朗的說著:「今日死背的東西十幾年後通通會歸零,重點是回想這堂課的同時能夠喚起你的一點點喜歡,願意拾起往日的筆記或回憶,就代表我成功了。」
問到回中山任教的理由與感受,老師反覆地說著化學系老師們的和諧與互助,濃濃人情味讓老師始終念念不忘。談及教學理念,老師語重心長的說:「老師的定義只是比學生早學,我一直認為與學生互動是教學相長,如果學生能夠青出於藍,這是我很樂見的事。」「有些老師不容許學生犯錯,但也只有學生才有犯錯的機會不是嗎?我希望扮演的是協助的角色,讓學生從錯誤中成長,或者在過程中燃起興趣,用教育改變學生的一生。」
目前老師致力於表面化學的研究,首先是運用光的互補色的原理,例如將光控分子強烈吸收綠光進而透出紅光的特性,應用於現今市面當紅的變色鏡片中;另一方面是發展不同波長且可以光控制的高分子奈米顆粒,再把此高分子奈米顆粒體現於細胞標記;老師希望可以研究出夠亮、相容於人體、可被排泄的高分子奈米顆粒,為檢測出人體全身上下的腫瘤立下里程碑。詹老師也希望有興趣的同學歡迎隨時與老師聯絡,但擁有獨立思考與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老師對於學生不變的期待。
對於未來的期許,老師之後會繼續開設與奈米相關的選修課程,他要用對於教育的熱情與中西合併的獨特風格讓更多喜歡化學的人領受無窮盡的化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