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復振南島文化 中山大學「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揭牌

發佈日期: 2020-06-15
 

台灣是南島語的源頭、南島民族的原鄉,全台原住民鄉鎮分布最多的區域就在南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成立「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由校長鄭英耀及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官員,以及來自各原鄉地區的鄉長、民意代表們共同揭牌。儀式當中還有部落耆老舉行傳統的驅厄儀式,在西方宗教影響下,這個儀式已經消失了好幾十年,式微的傳統能夠在中山校園重現,別具文化復振的意義。
 
中山大學除成立「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也設立「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強化原住民族學生對族群、部落及文化的認同,二中心皆位於社會科學院二樓。揭牌儀式現場以魯凱族15個品系的小米為佈置主題,展現原住民豐富的生態、地理、農業與文創意象,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劉世慧也捐贈進行研究計畫時蒐集到的小米標本,期能將原住民族共同的物質文化「粟」推廣出去。
 
根據人類學研究,南島民族擁有 1300 種語言,主要分布於南太平洋群島,包括:台灣、海南、越南南部、菲律賓、馬來群島,東達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其中,又以台灣作為南島語的源頭,中山大學位於台灣原住民鄉鎮分布最多的南部,從地理位置來看,具備山海地理、文化與社會相應對稱的特殊意義。
 
鄭英耀校長指出,近年來,台灣在經貿、商務、農業、 醫療、科技等方面,積極與泛南島國家交流,凸顯台灣研究與推廣南島民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山作為精緻研究型大學,為應響原住民族人權、教育及人才培育的呼籲、積極投入原住民族文化振興工程,特別設「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及「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藉此建構原住民部落活化再生與延續的能量。
 
南島中心台邦.撒沙勒主任強調,原住民族在台灣與南島地區皆具有特殊意義,學術上日漸獲得重視。「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的成立,是以南島文化研究為目標,統合南島文化與原住民族相關研究,以及輔導原住民學生進行多元課程規劃,在外交、海洋、文化、語言、音樂、藝術等方面,建立進軍世界、航向南島的能量。
 
中山大學長期關注原住民族社會與文化發展,創校以來培育不少原住民族的社會菁英,去年社會學系設立了原住民碩士在職專班,今年積極與部落合作,推動地方創生與高教深耕USR計畫,也與魯凱民族議會辦理「魯凱學」等活動,鼓勵各領域教師投入原鄉部落的社會發展與實踐。學校目前有64名原住民族學生,分散在社會、教育、企管、財管及藝術等10幾個不同的科系,其中以排灣族、魯凱族、布農族、阿美族、泰雅族最多,學生組成充分反映多元、豐富與族群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