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與藝術的相遇 三明治工:有障礙的是環境,不是人

發佈日期: 2020-05-18
【劇藝系提供】由文化部文化平權奇花藝草計畫和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支持,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何怡璉「展演製作與策劃」課程邀請三明治工共同創辦人李萬鏗,分享他求學時期因修課接觸社福機構,進而萌發創業思考,暢談藝術人的創業與社會實踐,李萬鏗在設計、活動企劃的同時,也為社會注入無障礙理念。

李萬鏗就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所期間,因一門藝術與社會參與的課程,開始接觸到收留身心障礙的社福機構「樂山教養院」,當時在樂山教養院服務期間,他們利用院生所繪製的插圖作為文宣、為院區佈景,也製作明信片、紅包袋、手機殼等手作藝品幫教養院義賣。義賣商品受到社會大眾廣大迴響,不斷創新設計後也讓更多人認識樂山教養院,此一經驗更開啟了他日後職業生涯的契機。李萬鏗2012年與謝若琳、曾韻潔共同成立「三明治工」,延續樂山經驗,與更多社福機構、公益團體合作,將藝術設計與公益結合。

李萬鏗分享如何創作以及創作來源,他表示,他自己需要想通一部分才能夠開始,邊做邊想會延伸新的想法,像解謎一樣,在尋找過程中,除了創作外也可以做其他不同嘗試,但要不怕失敗,透過不同的合作來挑戰自我。李萬鏗回憶與無障礙者合作經驗,提及在樂山教養院時見到腦性麻痺的病人繪畫時,他觀察到,對這些病人而言雖然畫直線很困難,但他們很努力地在畫布上創造痕跡。「我們本身具備的生存條件,但對他們來說是很困難的」,這份工作也讓李萬鏗更了解障礙者的生活與困難。

什麼是無障礙?很多人聽到無障礙覺得跟自己無關,但誰都有可能會受傷、會變老,此外,也不只是身心障礙者需要無障礙空間,舉凡推著嬰兒車的媽媽、使用推車載運的送貨司機等,都需要無障礙空間。李萬鏗分享了許多在三明治工成立後所舉辦的活動及與其他單位合作的企劃,例如城市障礙賽、呼吸杯計畫、特色公園改造計畫、共融藝術特展無限機場等,所有計畫圍繞著「無障礙」展開,李萬鏗認為,有障礙的其實是環境,不是人。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