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徹夜未眠 白晝之夜行政總籌:親自參與的力量

發佈日期: 2020-03-20
【校園記者邱以慈採訪報導】連辦四屆的跨夜城市藝術節「白晝之夜Nuit Blanche」參與人數年年增加,去年更吸引40萬人參與。從法國巴黎引進,到現在全球各個城市響應,台北依舊保留活動三初衷:跨夜舉辦、當代藝術、免費參與,展現城市夜晚的藝術風貌。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宋世祥邀請了臺北白晝之夜行政統籌劉麗婷,以大型城市藝術節的議題操作與社區參與為主題,暢談舉辦在地大型活動所需要面臨的多重挑戰。

劉麗婷認為「親自參與的力量」在活動當中十分重要,當參與的民眾有機會加入藝術創作的過程,甚至讓自己成為藝術作品本身,就更容易與藝術品產生連結。她以去年的「一分鐘雕塑」和「巨蛋計畫」為例,前者讓參與者成為作品本身,而後者則是邀請大眾來發揮各自創意,都吸引了許多人參與。此外,成為打卡熱點的地標物白色巨兔也成了傳遍各大社群媒體的焦點,甚至成為搜尋關鍵字,引發許多討論。劉麗婷強調,策劃活動中需思考主要亮點,大多會是大型地標物或是較顯眼的表演,若亮點能因話題性高而在網路上串連,則會增加更多人的關注和討論。

「社區互動的協調過程十分關鍵且不可忽視!」劉麗婷談到去年不同於往年的白晝之夜,因舉辦區域周邊大多私人企業場域,因此團隊必須一一詢問、溝通是否能合作或租借,在預算使用上便需考量相關匡列。她提到,與社區互動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和探勘區域,並進行完善的區域分析,才能知道作品如何運用於在地區域中。她分享了團隊當時與藝術家走踏每個場域,就是要讓藝術家找到符合自己創作的想像空間。然而,若是面對到藝術家挑的空間無法利用,團隊就必須嘗試與民間溝通或是請藝術家另擇場地;此外,因部分表演夜間需播放音樂,考量環境因素,最後多選擇在凌晨前結束演出。從第一步的區域分析到活動當天,白晝之夜克服預算、時間、環境等因素,成功打造好口碑。

作品如何串聯臺北在地特色?劉麗婷分享了「藝術相談所」一例。「藝術相談所」由多位藝術家共同完成,主辦單位與當地商場租借摩天輪,結合輪轉一圈耗時17分鐘的特點,讓藝術家在摩天輪裡與參與者展開17分鐘的互動,當場吸引了許多人排隊參與,體驗與藝術家面對面的難得機會。劉麗婷提到,去年活動結束後收到參與民眾回饋提及作品數量變少,她認為要在預算和作品量中取得平衡不容易。特別是去年巨型白兔預算較高,因此光是一件藝術品的預算就等同幾樣小型藝術作品總和,在從國外引進藝術節的過程中,勢必會因應不同城市的調性和空間做出不同幅度的調整,全球響應的Nuit Blanche也在台灣迸發在地特色。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