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靈柩旁找答案 納棺師鼓勵學子活在當下 

【中文系提供】中山大學中文系西灣閱讀計畫邀請《黑暗中,我們有幸與光同行》作者、納棺師許伊妃與大一國文課程師生分享其殯葬經驗,許伊妃是台灣首位獲日方認證的納棺師,近來致力於生命教育,希望讓台灣人更勇敢地面對與思考生死議題。她分享在日本學習納棺時放下仇恨,與關係惡劣的家人和解的過程,「那是自己真正開始成長的時候」。

「在往生室工作時,最常看見的不是遺體,而是無常、遺憾和後悔」。許伊妃分享案例,也勸誡學生要活在當下,勇敢地說愛、道歉、道謝以及道別,不要讓人生留下缺憾。其中,她認為「道別」是最重要的,她說喪禮的主角不是亡者,而是需要勇敢面對離別、需要好好道別的家屬。許伊妃也指出,孝順不建立在死後的排場,而是生前的陪伴。

「同理心」是許伊妃與其他殯葬業者最大的不同,她分享自己第一次實習時看到的淨身場面,因前輩們的做法輕謾而草率,與她所學相去甚遠,讓她不禁產生了懷疑。但這件事同時也讓她下定決心,將來若能獨當一面,必要將事喪如親的理念貫徹始終,不讓自己手中的亡者被隨意對待。「如果沒有同理心,在任何行業都不會優勝」,許伊妃認為擁有同理心,才能在任何工作中都有出色的表現,因為不會的事可以學,但沒有同理心,便只能把事「做完」而不是「做好」。

許伊妃最後表示,生命禮儀,是滿滿的付出、奉獻還有祝福,但付出不是等價的交換,是不求回報地去愛,而這些不求回報的愛,會使人收穫更多,正如她在工作中收穫了家屬們的回饋與信任。她也再次強調,不要在靈柩旁找答案,要勇敢地活在當下,也希望年輕學子將來若遇到冷嘲熱諷,也不要忘記,在自己的工作中發現感動、體會溫度,更要在每一次的任務中延續熱忱、在冰冷的生命盡頭散發光熱。

西灣閱讀計畫教師群吳孟謙、林芷瑩、陳秋宏、鍾志偉、羅景文、陳明聖開設大一國文課程,中山中文系助理教授吳孟謙認為,許伊妃獨特的求學與工作經歷,可與本學期國文課「自我探索」單元相呼應,其從事殯葬業過程中所見證的事例,更緊扣「親情價值」、「生命關懷」單元,能帶來深刻啟發,因此特別舉辦這場專題講座。吳孟謙提到,學生皆給予非常正向的回饋,期望未來能繼續邀請年輕且具有獨特人生風景的講者,為學生開啟視野。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