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鋪天蓋地 《自由時報》總編輯傳授如何判別真偽

如何辨識假新聞?中山大學西灣學院、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舉辦通識教育講座,邀請《自由時報》總編輯鄒景雯分享「受夠了假新聞!但你知道多少?」,由行傳所所長蕭蘋擔任與談人。鄒景雯說,假新聞早自1994年就開始,因為科技迅速發展使傳播途徑日漸改變,從過去傳統媒體漸漸發展成社群媒體、自媒體,人人都可以成為訊息散播者,訊息提供來自四面八方,使得假新聞易充斥其中。
 
何謂假新聞?鄒景雯引述聯合國定義為「具惡意、刻意捏造造成新聞形式傳播,並企圖高流量點閱,以獲得某種政治、商業利益的消息」,包括不實言論、散布假消息及有意圖影響選情之民調,都是假新聞範疇。她以一平面媒體公布的民調為例提到,台灣民眾認為假新聞來自中國的比例僅 17.8%,大部分民眾認為假新聞的來源是台灣兩大政黨的總和則超過40%,令她相當訝異。她認為,辨別假新聞必須成為你我皆有的能力。
 
「新聞內容不再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產生,每個人都可以共同製作」,鄒景雯認為,科技發展與傳播途徑的改變,讓新聞發布門檻降低、內容多元且人人權利平等,卻也衍生出管理弱化、意見分歧與效率低落等問題。「人人皆可透過社群平台傳播消息,也使假新聞輕而易舉流竄其中」。如何判斷是否假新聞?鄒景雯建議,同一新聞可多看不同立場媒體的報導,並且透過是否具名來判斷為新聞報導抑或內容農場;此外,若中文報導出現非台灣普遍用語、非繁體用字,必須多方確認訊息來源,另外可以善用網路搜尋引擎,比對新聞照片真偽。
 
鄒景雯強調,現今的戰爭已經從船堅炮利轉為資訊戰,假新聞常被作為滲透及擾亂對方的武器,目前政府及民間多個單位皆提供訊息查核網站,如行政院新聞澄清專區,非政府單位則有台灣事實查核中心LINE訊息查證、美玉姨(每遇疑)等訊息查證工具。鄒景雯強調,唯有成為一名明智的閱聽人,明辨新聞真假,才能讓假新聞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