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首開放USR申請 中山通過件數冠全台

發佈日期: 2019-08-05
【教發中心/社發中心提供】教育部日前公布「108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審查結果,國立中山大學共27件計畫獲得補助,通過率達68%,更有10位老師連續兩年都通過此項研究計畫案,表現傑出。計畫內容含括商業及管理、人文藝術與設計、工程、社會(含法政)、通識(含體育)、數理及大學社會責任等六大學門和專案計畫,涵蓋全校七大學院,展現中山大學近年深耕教學之成果。其中,通識學門計畫共5件申請通過,數量為全臺最高;今年首度納入的「大學社會責任(USR)」專案申請,中山大學計有7件申請案通過,位居全臺之冠。

為了提昇教學品質、促進學生學習成效,「教學實踐研究」以教育現場或文獻資料提出問題,透過課程設計、教材教法,或引入教具、科技媒體運用等方式,採取適當的研究方法與評量工具檢證成效。中山大學連續2年推動不同方案,促進校內教師積極將各項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現場的內容與養分,除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外,也利用各類科技打造互動化、智慧化的學習場域,以提升學生學習意願與學習成效。例如理學院物理學系教授張鼎張大量引進業界資源,協助學生釐清艱澀的半導體元件物理知識,以解決學用落差問題;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佘健源在課程中帶入市場遊戲實驗,透過遊戲學習讓學生不抗拒而達到學習成效,且進一步學習真正市場的交易,達到理論與實際融合的效果。

此外,為了強調大學與在地鏈結,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首度加入「大學社會責任(USR)」專案計畫申請,希望培育學生關懷在地發展,教師教學也強調在地實踐與跨域創新,以單一或跨域課程連結在地特色,帶領學生探索解決社會永續發展問題。例如社會科學院政治經濟學系教授張其祿持續擴大照顧弱勢在地民眾,帶領學生進入舊港區社區,讓學生藉此了解社區中真正的需求,透過個人反思及團隊學習,為在地注入創新的能量,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管理學院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蔡錦昌帶領學生執行農村社區事務,透過與社區民眾討論、溝通及腦力激盪,研擬出社區發展的設計方案,並藉此讓學生理解及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培養學生對於大學社會責任之批判思考能力。

此次「大學社會責任(USR)」類通過件數居冠,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可謂重要推手。為增加中山教師在地實踐與跨域創新的教學經驗,該中心除辦理USR類校內輔導及提案分享會外,更在提案初期即補助每案6萬,鼓勵教師直接進行課程實踐,帶領學生面對真實場域。社發中心表示,「大學的社會責任原先就應該植根在教學研究與服務的紋理,與在地場域進行長時間的連結。不應該只是爭取計畫的取向,等待計畫資源到位才做。」中心同時也在過程中引介校內大型USR計畫和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劃資源與教師們協作,聚焦在社區場域的實際需求。希望透過創新的課程教學設計,不只帶領學生走入地方,凝聚在地認同,藉此更實踐中山大學作為高雄城市發動機的社會責任。

培育人才為大學使命,教學投入更是培育人才的根本,國立中山大學打破頂尖大學重研究輕教學的迷思,證明研究與教學能夠相互結合;更成立跨院一級的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來統籌社會責任相關教學、研究與實踐工作,與教發中心攜手,持續鼓勵教師在豐沛研究的能量基礎上,進行教學領域上創新、突破,促進教研合一,大膽想像與實踐,以達成中山培育社會菁英與領導人才的教育目標。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