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西灣學院舉辦第4場「出走西灣希望高雄」系列工作坊,帶領跨院系學生在鄰近中山大學生活圈的旗津、鼓山、鹽埕進行交流,並結合「地方創生」,學員將發現的議題設計為廣播劇,在活動成果會上發表,也在旗津舢舨文化保存基地放送。
旗津舢舨文化保存基地原為海軍技工宿舍,4年前由中山大學社會系以及高雄市都發局合力改造,成為推動旗津海洋文化的教學場域。此次工作坊配合跨領域共學群中的「高雄學」概念,帶入SDGs觀點,學員將兩天在旗鼓鹽地區蒐集到的議題,透過廣播劇在基地內創意呈現,彷彿回到過去海軍駐紮的舊時光。
以「社區實踐提案比賽」為主題,中文系學生李芸瑄表示,「許多人認為自己的片面觀點可以幫助到社區,然而這樣的改變真的好嗎?」她提到和組員在鹽埕訪問時,店家表明過去有很多學生前來做研究、報導,希望可以活化社區發展,然而卻未實際改變老舊社區的沒落命運。探討與在地居民的認知落差,李芸瑄和組員用自身故事包裝廣播劇,引發在場學員對傳統文化與創新間的衝突反思。也有其他組別以鹽埕區老店「婁記饅頭」傳承味道為題,或是結合「高雄少子化」時事,把現場的師生逗得哈哈笑。
此次工作坊由副教務長陸曉筠、社會系助理教授蔡妤珮以及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創辦人張良伊,以聯合國提出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主軸,蔡妤珮表示,藉由廣播劇的呈現,學員能以說故事者與聽故事者兩種角色去思考,不僅僅是發展自己的議題觀點,更是學習將觀點向他人表達。提到「反思」的重要,她期許學員可以將議題看得更深入,注入自己的詮釋,將其轉譯成完整的故事。張良伊也認為,將SDGs帶入工作坊,讓其中的「永續發展」概念結合同學們熟悉的旗鼓鹽,不僅是單純地發展在地創生,也如同學習第二外語,擴大視野並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