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學院提供】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杜佳倫,與守護金瓜石多年的棲地田野傳習所所長李柏賢合作舉辦「金瓜石礦山地景敘事工作坊」,帶領跨院系學生,實地踏訪金瓜石。透過田野走訪與在地居民導覽,師生除了解金瓜石的人文歷史與地景文化,更發揮創意,設計礦山實境解謎遊戲,將金瓜石景點名稱結合中國詩句,透過謎語讓遊客闖關,幫助居民推動當地發展。
在老礦工陳石城與在地居民張傳益的帶領下,師生參訪了金瓜石博物館與礦業古道。除了解過去礦工們的生活與礦業知識,更踩進溪水中享受淘金樂趣。從小在金瓜石長大的居民吳朝潭,則帶著學員走訪金瓜石繁榮時期的建築物遺址。吳朝潭表示:「我想把小時候的故事,還有生活在金瓜石20多年的庶民生活,與他人分享。」透過其生動的解說,不僅增加學員們的地景涵養,也將這些故事轉化成創作來源。
師生將田野走訪時瞭解到的礦業知識與人文地景,融入金瓜石的旅遊地圖中,開發出適合不同旅遊客群的實境解謎遊戲地圖。期能讓外地人前來旅遊時,透過實境解謎遊戲地圖能夠更加深入走訪金瓜石,並在闖關的過程中了解礦山文化。如設定給精通中國文學的對象,由中文系學生以漢樂府〈戰城南〉,「戰城南,死郭北,野鳥不葬烏可食」,並以唐詩〈定水寺行香〉「風拂金爐待賜香」做提示,得出這個提供礦工心靈寄託、安置客死異鄉亡魂的金瓜石「金泉寺」。
有的組別則運用話劇的方式模擬遊客的闖關情境,遊戲族群設定則是親子互動,如由劇藝系學生做旁白唸出遊戲場景與角色故事,由不同科系學生,扮演小女孩玩家,穿梭在金瓜石山城中,每個地方特色如在日治時期重要的金瓜石醫院醫師、理髮廳老闆等關關,讓提報過程充滿趣味性。
「我們以礦山為教室,希望能翻轉金瓜石!」中山中文系副教授杜佳倫表示,金瓜石和高雄西子灣的地理條件皆是背山面海。然而不同的是,金瓜石因豐富的礦產而擁有許多人文故事。希望藉由此次工作坊讓學生體驗不同的生活模式。田野傳習所所長李柏賢也認為,學生應該走出校園體驗各地的人文風情,透過與在地的雙向互動,提高地區發展與學生職涯發展的可能性。
現在的金瓜石雖沒有大量礦產資源,也不再繁華熱鬧,但當地居民仍致力於傳承在地的人文故事與地景記憶。中山社會系大四學生許世馥說,參與工作坊讓自己可以很直接地了解一個地區過去的歷史跟脈絡,這些都是學生迎向未來前必須去審視的,「知道過去,才能清楚今後要往哪個方向發展。」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