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永續鰲鼓溼地 中山大學師生守護國土生態

發佈日期: 2019-02-20
 

走進鰲鼓溼地,聆聽人與鳥動人的故事篇章。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副教授陸曉筠帶領跨院系學生,走出校園,實地踏上位於嘉義縣東石鄉的鰲鼓溼地,「聽見人與鳥的衝突和故事,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中山學生除了解其特殊的歷史緣由,也透過生態旅遊、永續魚塭養殖專家、當地機關及地方解說員等實務界觀點,深刻探究如何結合社區現存的養殖產業與社區文化,發展生態旅遊產業,為居民帶來經濟收益,同時不忘維護溼地環境,永續生態。
 
「要守護國土,得先動身從教室出走!」中山海工系副教授陸曉筠憶及,大學時期自己也是隨中山教授來到鰲鼓,發現此地豐富的自然生態,「當時還被震天價響的鳥叫聲嚇個半死!」這趟難忘的體驗意外在她心中埋下種子,負笈美國深造後,她回到鰲鼓參與溼地規劃,與團隊勇奪素有景觀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景觀建築協會」ASLA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分析規劃領域專業組」首獎,這是臺灣首次在此世界級大賽獲得殊榮。中山大學團隊除考量景觀規劃,更考慮全球性候鳥遷徙路線,引導過去開墾的海埔地,逐步回歸自然。
 
不過陸曉筠認為,落實濕地保育比拿到國際大獎更重要。鰲鼓溼地規劃十年過去,她以鰲鼓2.0緊扣中山大學共學群議題「永續生態」,課程主軸除了生態維護,也重視生態產業的永續,例如搭配地方環境與物產特色,謹慎地投入行銷規劃。陸曉筠提醒學生觀察與發想:現行抵達溼地社區的公共運輸尚不便利,如何成就生態旅遊?倘若交通運輸不是問題,大量旅客湧進,如何能在保護核心溼地候鳥棲息地,又能不打擾社區現有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此外,社區是否具有足夠人力,以及建全機制,來承載龐大的人流?中山師生、居民及業界教師透過兩天一夜的工作坊激盪腦力。
 
野FUN生態實業總經理賴鵬智長期輔導並陪伴鰲鼓溼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解說員,他指出,溼地開放民眾自行開車進入,但即使每年候鳥季都帶來人潮,卻難以與社區生態解說窗口連結,「人進來了,卻有斷層」;同時,具有經濟效益的誘因,才是地方投入生態保育與旅遊的重要基底,「但現在亟需克服的是偏鄉高齡化問題」。峰漁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劉建伸則舉例說明「要兼顧愛情與麵包並非易事」,地方產業主要需考量整體的生態永續,但也得兼顧經濟效益。在投入生態化養殖時,若能同步思考可容納的旅客與消費者數量,形成一永續循環經濟,才能持續維護國土生態。
 
「鰲鼓溼地工作坊」集結財團法人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植著設計有限公司,以及在地阮劇團夥伴的力量,激盪出無限的可能與想像。在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旅遊解說員蔡淑麗、黃月英、林韋秀、蔡金露、陳文賢及台北鳥會等人的協助下,觀察濕地生態與探索在地產業;中山師生與業界團隊,從不同面向發現鰲鼓之美與其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