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31項科普展示 中山大學邀學子聽看海洋

公告單位: 2018-11-30
 

 
聽過海洋唱歌嗎?你知道卡通「海綿寶寶」裡有幾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國立中山大學今(30日)起連三天,於校內海工館一樓盛大舉辦「海洋畢業專題成果展」,邀請台南、高雄共8所高中與國中小學,近5百名師生與民眾到場「聽」「看」關於海洋的各類科普知識。不少學子體驗後直呼「原來海裡有這麼多秘密,實在太神奇了!」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院長李賢華表示,這次結合中山海洋環境及工程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及海洋科學三系師生,展出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下聲學、海洋土木、海洋汙染及海洋生技與藥物等31項科普內容,豐富多元。校長鄭英耀也強調,中山是國內唯一設有海洋科學院的綜合大學,也是全國唯一擁有校內海岸線的高等學府,在發展海洋研究上具有地理優勢;中山做為國際海港城市堅強的的學術後盾,對於推廣海洋教育更是不遺餘力,他說,「將持續以『海納百川』的精神發揮大學的社會責任與影響力!」。
 
「海洋畢業專題成果展」為中山大學創意科普呈現。其中,海資系師生透過大家童年的卡通「海綿寶寶」,引領學生深入認識海洋中的無脊椎動物。例如主角「海綿寶寶」是多孔動物門的海綿,沒有神經、消化和循環系統,主要以過濾海水獲得食物和氧氣並排除廢物;「派大星」是海星(棘皮動物門);「蟹老闆」是角眼沙蟹(節肢動物門);「皮老闆」則屬橈足類,是海洋中許多生物的蛋白質來源。
 
「聽海洋在歌唱」專題成果則向社會大眾與年輕學子介紹海洋裡豐富又美妙的各種聲音,幫助民眾了解在海洋中,許多生物會發出特別聲響,也探索自然或人為的聲音,在海洋中傳播時所遇到的現象。研究團隊還設計闖關遊戲,讓參觀民眾聆聽各種海洋中的聲音,讓大家猜猜是哪種動物,更將多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從水裡傳播,「看看大家聽不聽得出來是哪一首歌」。透過這樣的過程,將聲納科技以科普方式展現,期能讓大眾瞭解聲納科技在國家重要發展中的應用,如潛艦國造與離岸風力發電等議題。
 
中山海工系師生展示的創意海洋風力發電機設計「浮式風機」,則透過使用空拍機專用的槳葉、指尖陀螺建構,再於塔架下方裝置減震系統,讓風力發電機浮在海上時,能抵抗巨浪震盪、保持穩定。有別於傳統固定式需靠打樁與水下結構物來抵抗外力,浮式風機可以應用在更深(約600公尺深)的海域,也是未來發展離岸風電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