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學術交流 物理系師生赴德修課

【校園記者劉岱宜採訪報導】為開拓學子的國際視野,培養其對物理科學的熱忱,在國際處的支持下,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發起到德國進行為期兩周的暑期課程,並於10月初在物理系館舉行成果發表會。本次參訪結合凝態物理與物理近代史課程,前往德國德勒斯登與斯圖加特,由莱布尼兹固體和材料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Research, IFW)授課,並造訪產出超過18位諾貝爾獎得主、有德國科學搖籃之稱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下的固體化學物理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與及斯圖加特大學物理系(University of Stuttgart),堪稱「世界級學術交流」。

「現場參訪真的十分震撼!」回想起德國之旅,物理系大二生呂湛弘興奮地說,「他們的研究機構資源真的很驚人,一間實驗室的操作儀器,就有一層樓的物理系館那麼多。」在台灣,一般課間操作的光學儀器STM(掃描穿隧顯微鏡)是桌上型的,這次學生驚見兩層樓高規格的STM。

率隊參訪的莊豐權教授表示,希望透過與世界級學術機構彼此交流與分享,能喚醒學子出國留學的風氣與熱情,期待未來能持續相關課程。一同隨團前往德國的嚴祖強副教授則提到,相較於工學院,物理系學生出國研修的比例較少,「可能因為系上的學生比較害羞、系上出國過的學長姐也少,較缺乏經驗傳承。」他說,沒去之前,沒想到德國對交換生這麼友善。「台灣學生接觸的資訊主要來自歐美,對歐洲較陌生。」雖然在德國,但幾乎都是英文授課,提供研究生充分的學研機會。

「出國不僅僅是學術上視野的精進,也是學生在異地學會獨立,照顧自己的重要試煉。」莊豐權教授強調,「即便從網路、書上可以看到這些機構,學生親身參訪頂尖研究機構,所能感受到的研究能量還是不同。」希望藉由系上完整的參訪規劃,讓學生有機會和世界一流的學術機構建立連結,在培養自信心的同時,也增強他們日後出國的動機和目標。

兩位教授分享時也提及,德國的研究機構平均分布在各大學間,互相合作,研究資源十分充足。本次在課餘時間也讓學生自行規劃參觀德國的人文古蹟,如柏林圍牆、歌德故居、國王大道,甚至二戰曾遭轟炸的德勒斯登等,認識異國的風俗人文與歷史脈絡。

(公共事務組編修)
發佈日期: 201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