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所USR國際論壇 聚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4日舉辦「大學社會責任論壇」,邀請國際知名公共管理學者—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Barry Bozeman夫婦,蒞校進行專題演講與圓桌論壇。Barry Bozeman強調,沒有一套方法能適用於全體(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大學在提倡社會責任計畫時,應思考其內涵「是否真能促成社會公平正義?」Barry Bozeman更指出,大學若期待教師投入社會參與,應調整相關評鑑措施,否則一味要求教師發揮社會影響力,卻只看重期刊影響因子,恐怕是緣木求魚。

Barry Bozeman是美國公共行政及政策學界學術成就最高的資深學者之一,其研究領域涵蓋公共管理、高等教育政策及科技政策,對於大學及其研究產出的社會影響此一領域有許多重要研究貢獻;他的夫人Dr. Monica Gaughan也在科技政策及其社會意涵等領域長期耕耘。本次與會學者還包括高雄醫學大學校長劉景寬、成功大學副校長林從一、屏東大學副校長林曉雯、中山大學教務長陸曉筠、通識教育中心主任蔡敦浩、公事所所長郭瑞坤、副教授彭渰雯、助理教授謝政勳、吳偉寧及蔡錦昌。

Barry Bozeman首先分享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投入社會參與的經驗。他表示,該校非常重視大學社會責任,校內組成份子也相當多元,校方尤其「不會把一套標準套用在所有人身上」。Barry Bozeman特別提醒,大學在投入社會參與時,應注意「不同系所應有不同標準」;他舉例,若要理工科系做這些事情可能不容易,相較下,社會科學相關科系則較適合擔任這種角色。此外,教師的升等管道應多元,大學教師的努力方向不應只有單一途徑,如果希望教師的研究與教學能落實大學社會責任,除了審視這些內容能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教師評鑑也應同步設有相關配套,因為沒有人會拿自己的學術職涯當賭注。Barry Bozeman強烈建議,「應將大學社會責任融入校務治理架構中」。

呼應Barry Bozeman的分享,中山公事所所長郭瑞坤表示,目前台灣的大學社會責任,仍屬計畫導向,意思就是「如果計畫沒拿到,就得結束」。反觀美國,大學社會責任是大學的承諾,是大學應該做的事;因此,如何讓一所大學的組成份子體悟這是無可逃避的責任,無疑是首要任務。郭瑞坤指出,大學在社會中扮演諸多角色,不僅作為培育人才、知識累積、創新和傳授的基地,對於社會、產業及在地社區的發展,更須肩負起關鍵責任。本次論壇是南台灣第一場高等教育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重要會議,透過國際重量級學者與國內大學社會責任參與者的精彩對話,期能進一步釐清我國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的策略方向。

身為國內大學社會責任政策主要規畫者之一、成功大學副校長林從一則暢談「台灣推動USR的歷程與案例分享」。他認為,大學從過去被認為是象牙塔,後來演變成具有類似「服務站」的功能,現在則需成為「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大學雖有豐富的知識與人力,但在地實踐的因應力較弱且效率不彰,研究與教學成果也呈現緩慢、零散的狀況,在地累積與活用不易。因此,大學應投入培育「實踐型人才」、開發「實踐型知識」,建構在地成果累積與活用的機制,大學社會責任的推動才能永續。

「要想辦法與國際USR社群形成夥伴關係」,林從一建議,大學校院應以在地議題和實踐場域為基礎,連結世界與區域,形成跨國共構的平台,讓大學在參與實作的過程中,提升自我教學、研究、服務和產學合作的創新能耐與知識影響力。

【附錄】

本論壇配合107年度中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高雄舊港新灣社區的創新、創業與創生」,強調公共事務在地實踐。公事所在107年提出「山海共榮:公共事務在地實踐」USR計畫,除了持續推動多項「學用合一」的教學活動計畫、帶領學生深入社區,更進一步整合所上資源,成立「合作式培力推展中心Cooperative Empowerment and Extension Service, CEES」,提供社區培力和輔導,針對社區需求解決問題,發揮大學社會責任精神。今年並先以自2014起公事所學生即進駐的高雄市燕巢金山社區、大樹龍目社區、旗山南新社區、糖廠社區、大林社區為試辦先行夥伴社區。

攝影/公事所碩士班學生蘇良委
發佈日期: 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