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冬季空氣品質不佳,高雄市去年12月起連續3個月實施大眾運輸免費搭乘措施,實施一個月已支出8200萬元,二氧化碳有效減量,相當於增加2.3座都會公園,不過學者提醒,免費搭乘只是短期促銷手段,完善路網規畫及提升班次密集度才能讓民眾養成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習慣。

高雄市環保局空噪科長黃家俊表示,去年12月大眾運輸工具總運量比起11月成長許多,其中公車運量成長8.8%,公路客運42.6%,輕軌81.8%,捷運尖峰21.2%,氮氧化物約減排12.26噸,相當於一年減11.6座商業鍋爐,二氧化碳減5121.96噸,相當於增加2.3座都會公園,一氧化碳減178.79噸,相當於減少1萬7800輛二行程機車。

不過,文藻外語大學國企系教授、港都客運董事長賴文泰表示,「冬季空品不佳免費搭乘大眾運輸」實際上是促銷手段,因為免費、民眾也喜歡嘗鮮,短期內會看到成效,但因誘因是「免費」,方案結束後才是考驗的開始。

賴文泰建議,3個月免費搭乘措施結束後,市府要繼續投入資源在大眾運輸系統的路網規畫及班次提升,畢竟在搭乘成本考量外,「方便性」是另一個決定性關鍵,而班次與運量是絕對成正比。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表示,原先騎機車、開車的民眾改搭大眾運輸工具,則移動汙染源造成的空汙能減量,但3個月後「免費」誘因去除了是否會「打回原形」?王家蓁覺得「滿有可能」,因為一切又回到原點,除非市府能改善體質,或再提出其他誘因。

2018-01-03╱聯合報╱第B1版╱全台焦點╱記者徐如宜、楊濡嘉╱高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