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處提供】近年來,科學家大聲疾呼,呼籲各界重視海洋生態危機。為尋求環境永續的解方,國立中山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簡稱UCSD)所屬的Scripps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三方共同宣示未來將就海洋生物多樣性、珊瑚與其共生藻的關係、珊瑚礁物種繁殖與養殖,以及海洋天然物的開發等四大重點項目進行研究,以跨國規模的學術合作聯手搶救海洋生態。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院長李賢華與Scripps海洋研究所執行長M. Leinen,及海生館館長陳啟祥共同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李賢華院長指出,在四項研究重點中,「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珊瑚與其共生藻的關係」研究對於維護海洋生態的健康,保護海洋資源的永續極為重要;至於「珊瑚礁物種繁殖與養殖」則具有海洋觀光及海洋糧食的價值;「海洋天然物的開發」將可為醫療科技提供新解。
「想像一下,人類如果再也沒有魚蝦螃蟹,或海菜貝類可食用,那不只是老饕的遺憾,其實更關乎生態浩劫、人類的存亡!」中山大學全球學術合作中心主任林秀瑾長期投入海洋生物多樣性及保育研究,她強調,「全球暖化」與「海水酸化」併稱「邪惡雙胞胎」,卻都是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產生碳排放的結果,不但影響了氣候變遷,更破壞海洋生態,尋求解決人類與環境永續的危機已是當務之急。
林秀瑾主任進一步表示,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七成,不管是熱帶、溫帶或寒帶的海洋生態,彼此有整體性的相互關聯,因此,海洋研究應該開拓更大尺度的全球視野。中山大學海科院和Scripps海洋研究所,分別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有雙邊合作關係,前者聚焦在熱帶海洋生態系,後者則以溫帶海洋生態研究見長。其中,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是國內最大的海洋生物專業研究單位,具有大型、規劃完善的養殖設備,是國際學術研究、會議的重要場域;Scripps海洋研究所則享譽全球,是規模盛大的海洋研究重鎮,曾經產出3位諾貝爾獎得主。
中山大學表示,中山為全台唯一設有海洋科學院的綜合大學,在發展海洋研究上深具地理優勢。近年來研究亮點包括引領全國的全球碳循環研究;結合海洋學、熱力學及統計學,建立計算海水酸化速率的新方法;全台首次發表颱風所造成的沉積物,在碳沈降中扮演的角色;並構建「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三維探測東沙海域多樣的生態系統,成為國際上聞名遐邇的研究環境;活性海洋天然物與海洋生質能的研究與發展,並與海洋生物科技產業結合;自製水下科儀,在臺灣西南海域海床下首次採獲甲烷水合物氣體,並成功直接點燃,為臺灣首例;海洋工程更有領先全球的洋流發電現場實測成果,50kW的發電機已錨定於臺灣屏東海岸900公尺水深處,並成功連續運轉發出平均26kW的電能。本次積極拓展國際學術競合,期待三方合作後資源共享,提升彼此海洋研究的寬廣度與深度,為人類與物種的延續,貢獻心力。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