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傑出的詩人、散文家、翻譯家余光中在台灣高雄病逝,享年89歲。他最為人熟知的作品《鄉愁》象徵著許多大陸中國人和海外華人感受到的苦痛分離、流離失所,以及對文化統一的渴望。

余光中去世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醫院的聲明稱,他因呼吸衰竭去世。

1949年,余光中的家人跟隨國共內戰中被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擊敗的國民黨逃往台灣時,他還是一名在大陸上學的年輕大學生。

他在新的家園獲得了錦繡前程,成為一名成功的詩人和學者。但和許多離開了親人、朋友及故鄉,流亡在外的中國人一樣,他始終無法改變自己對「祖國」的思念。

廣告

「我的血管是黃河的支流/中國是我我是中國,」余光中在1966年發表的詩作《敲打樂》中寫道。

雖然台灣與中國大陸只被一道狹窄的海峽隔開,但兩岸之間的互通在1949年以後基本被禁止。余光中曾說,到1971年,他因為不確定什麼時候,或者有沒有可能返回故土,而感到痛苦。

「所以(我)是在這種壓力之下寫這個《鄉愁》的,「他在2014年告訴香港的鳳凰衛視,「我雖然花了20分鐘就寫好,可是這個感情在我心中已經醞釀了20年了。」

這首詩被收入了中國和台灣的標準文學課程,傳授給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微妙而有力地喚醒著一代思念故鄉的華人熟悉的意象。

即便是在今天,許多中國人,無論老少,都能背誦這首詩。全詩如下: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廣告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廣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他不僅是台灣,也是現代漢語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中文及文化教授張誦聖(Sung-Sheng Yvonne Chang)說。「他能夠把唐代的意象與大膽的西方現代主義美學相結合。」

在2003年訪問美國時,時任中國總理的溫家寶在談及兩岸問題時引用了《鄉愁》一詩。中國共產黨將台灣看做中國的一部分。

溫家寶改用這首詩說:「一灣淺淺的海峽,是我們最大的國殤,最大的鄉愁。」

儘管余光中曾公開表達他反對共產黨的觀點,他對黨派官員將其作品做明顯的政治化利用基本上不為所動。

2006年,他對《人民日報》表示,「不管政治怎麼發展,文化還是同一個民族的文化。」

「隨著交流越來越多,了解也就越來越深,」他補充說,「我們不要為了50年的政治,而拋棄5000年的文化。」

余光中在1928年10月21日生於南京,當時南京還是中國的首都。他的父親余超英是一名教育家,後來在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府做一名公職人員。他的母親孫秀君在福建南部當老師,在那裡,遇見了余光中的父親。余光中還有一位同父異母的哥哥餘光亞,在童年就去世了。

1937年,九歲的余光中與家人在日本入侵南京後背井離鄉,抗日戰爭及隨後的國共內戰波及全國,他們只好輾轉於多個城市。1949年,在金陵大學讀書的余光中與家人在最後一次遷居後,於1950年經由香港逃至台灣。

余光中的第一本詩集《舟子的悲歌》於1952年出版,同年,他從國立台灣大學畢業。余光中熱愛西方文學,1957年,他翻譯的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與歐文·史東(Irving Stone)的《梵谷傳》(Lust for Life,大陸譯為《梵谷傳》——譯註)出版。

余光中在1959年從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備受讚譽的創意寫作課程畢業後,便重返台灣教書,並與白先勇、王文興等作家一起投入了現代主義文學運動。

從1975年起,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國文學,11年後才再回台灣。他在台灣高雄的國立中山大學教授西方文學32年,直至去世。

70多年來,余光中著作等身,出版了50餘本詩歌、散文、評論、翻譯。他也常常旅行。除了香港,他也曾在歐洲、美國以及在台灣於1987年開放旅行禁令後,去往中國大陸寫作、教書。

「大陸是母親,台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他在1998年的文章《從母親到外遇》中寫道。

儘管余光中在大陸受到的歡迎無可爭辯,他在台灣的影響卻時時引起爭議。

在70年代,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正經歷著快速的工業化和社會轉型。作為回應,本土作家開始留意他們眼中逐漸邊緣化的農民和弱勢群體。

余光中對島內在他眼中興起的左傾情緒開始警覺。因此,在冷戰時期的緊張氣氛仍然居高不下的1977年,他用一篇《狼來了》在台灣文學界掀起了論戰。他在文章中抨擊了幾個支持無產階級價值觀(如中國共產黨所擁護的那些價值觀)的作家。

在台灣這個即使對共產主義表現出一絲同情都可能招致嚴懲和牢獄之災的時期,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指控。許多人批評余光中與國民黨政府勾結,打壓左派作家。

許多年後,余光中否認了這些指控。「我從未參加過任何政黨,」他於2004年寫道。

同時,他也對1997年寫作《狼來了》一文表達了悔意。「當時情緒失控,」他解釋道。「在『文革』驚駭的壓力下,心情沉重,對一般左傾言論都很敏感。」

他身後還有妻子范我存和四個女兒珊珊、幼珊、佩珊、季珊。

余光中對中國和中國傳統文化依舊愛得堅定。在2010年的一個採訪中,他估計,從1992年算起,自己回中國大陸已經回了「至少五六十次」。

「這些年回大陸太頻繁,」他笑稱。「鄉愁詩寫不出來了。」

AMY QIN
2017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