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余光中今早10時04分病逝於高醫,享壽90歲。高醫大附院發布新聞稿指出,余光中教授11月27日由家屬送至院內急診,經家屬主訴其在家嗜睡、說話不清,經醫師診斷為急性腦中風,當天即收治於院內神經內科病房治療,因他高齡易發生嗆咳,住院期間陸續併發心衰竭及肺炎,產生肺浸潤現象,12月8日因心衰竭及肺部浸潤症狀惡化,轉神經內科加護病房治療。
高醫大附院醫療團隊與家屬討論治療計畫,考量余光中教授年齡大因此並無插管治療,昨晚家屬因想陪在余光中身邊,因此要求轉出神經內科普通病房,今(14)日上午余光中病情持續惡化、症狀加重,於10時04分因呼吸衰竭過世。
中山大學表示,得知余光中教授過世的消息,非常震驚與遺憾;余教授在中山大學外文系任教32年,深受全校師生員愛戴,其不僅是中山的「鎮校之寶」,更是藝文界先驅,對中山的貢獻卓越,作育英才無數,全校師生員得知消息哀慟逾恆。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說,校方將全力協助家屬處理辦理後續事宜,懇請外界暫時給予家屬哀悼時間,感謝外界關心,並請一同為余光中教授及其家屬祝禱。
余光中教授當年以一首《西子灣在等你》為中山大學打響名號,多首以西子灣為靈感之詩作,亦賦隱祕山海間的校園以靈魂,詩人也從此與中山結下難分之緣。余教授自1985年任教中山大學以來,作育英才無數,曾擔任本校外文研究所所長、文學院院長,吸引優秀學子與學者前來,使西子灣成為南台灣文化重鎮,即便卸下正式教職,余教授仍以榮譽退休教授身份繼續培育學子,是師生尊崇愛戴的鎮校之寶。
余光中教授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文字修鍊,著作專書逾五十集,於香港、大陸出版之各種選集約三十種。除了被譽為當代華人世界的「詩壇祭酒」,亦是散文大家、批評家、與翻譯家,望重士林,學術地位崇高。曾主編藍星詩頁、現代文學等刊物與文學選集數十種,為藍星詩社的發起人之一,亦列於台灣「十大詩人」,對現代文學之推動發展、文獻資料之整理保存、文藝人才之培養提攜貢獻卓著;詩作融合古典文學、新詩與現代散文,又富有音樂的韻律,多首詩作於民歌時代廣被楊弦、羅大佑、李泰祥等譜曲傳唱,膾炙人口,最知名者有《鄉愁》、《鄉愁四韻》、《江湖上》、《踢踢踏》等;又精研古今中外文學,探索文學翻譯之道,文學批評擲地有聲;於1956年出版的《梵谷傳》,是余教授在堅持不節譯的情形下完成之翻譯名作,問世逾五十年,仍不斷由余老師精煉、修訂,成為海內外文藝界人士愛讀之作,跨越文學與藝術,啟蒙眾多海內外從事文學與藝術的後起新秀。
余光中教授不僅對本校貢獻卓越,其收錄於小學課本,孩子都能琅琅上口的《雨,落在高雄的港上》,特別為高雄木棉花文藝季而寫的《讓春天從高雄出發》等詩作,使高雄在剛毅的形象中有柔婉,更添文藝氣息。余教授獲獎無數,曾獲得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及澳門大學榮譽博士,2015年行政院文化獎、總統府二等景星勳章;也得過文藝協會新詩獎(1962年)、十大傑出青年(1966年)、第15屆詩歌類國家文藝獎(1990年)、美西華人學會文學成就獎(1991年)、高雄市文學成就獎(2000年)等獎項;並曾擔任國際筆會台北分會會長(1990-1998年)、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2003年)及其他多所大學客座教授的余光中,享譽海外,亦使台灣更成為華人文學發展與研究之重心。
享壽90的余光中教授,曾寫過新詩《當我死時》,並在文中提到「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等字句,彰顯其一生志向及心願。余光中教授一生投注文學創作,作品氣勢始終波瀾壯闊;隨著年紀漸增,余教授走向了人生盡頭,等待著鄉愁再次將他載向遠方,大師身影,永遠留在中山人與世人心中。
【附錄】
國立中山大學「余光中特藏室」位於中山大學圖書館三樓。開放時間為周一至周五 0800-2200、周末0900-1700,校外民眾可直接換證入場,團體請事先預約;余光中數位文學館網址http://dayu.lis.nsysu.edu.tw/plan.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