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如何跨領域? 林崇熙:要能實踐知識

【資深校園記者黃絜採訪報導】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現任校長尼奇亞斯(C. L. Max Nikias)曾疾呼,大學教育應該從深度走向廣度,以靈活的跨領域教學迎接未來,培養下一個賈伯斯。本校邀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林崇熙蒞校演講,分享「跨領域教學規劃與挑戰」。林崇熙直指「跨領域其實是一個假命題,這個名詞被囿於知識典範。」並表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跨領域」。

林崇熙舉例,像是不同場合個體角色的轉變、不同學科在科學事務的交互運作等,都是跨領域的展現。跨領域結合還促進了新生活文化,像是「台灣黑狗兄」李東林考量運動會使用的肌肉群不同,根據支撐需要調整襪子厚度,研發出機能襪促進健康運動文化。

回歸跨領域教學,林崇熙提到,當今大學教育的痛點是「過於強調基礎」。以工學院學生舉例,雖然學了熱力學、微積分等許多專業科目,但考試考過就忘、也不知道該如何放在職業裡面去應用,實際生活上遇到的問題遠遠超出課本。隨著全球化下時空輻輳帶來日益嚴峻的跨國競爭,唯有並重抽象理論、應用策略和具象實作三者,才能真正發揮出高等教育的用處。

那麼在教學上可以如何因應?林崇熙表示,應廣納不同領域的科目特色形成創新課程,跳脫既定框架處於主流意識與過度爭議之間的「灰色地帶」,遠離僵化知識核心但又不處在邊陲地區。就像藝術類群的學生不一定就要當藝術家,因為並非人人都能受到賞識;如果其對管理也有學習興趣,成為藝術經紀人,也能有發揮藝術鑑賞力的空間,相較於一般只具備管理特長的人,這種人才更適合擔任藝術與商業間的中介者。

演講現場立即有教師提問:「每個領域都有核心知識,如果想要做跨領域教學,如何規劃才適合?」對此林崇熙回應,有些知識是教授認為重要的、卻不見得是學生工作中必備的,過度塞知識給學生容易適得其反。林崇熙提出自己理想中的跨領域課程,像是機械系學生,可以給他們一堆廢五金,讓他整理成堪用的引擎,並能在組成拼裝車後開回家這門科目就算過關,其過程考驗學生將課堂所學運用於實例中,讓知識有技巧地實踐於生活中。

(公共事務組編修)
(照片由公事所學生曹瀚文提供)
發佈日期: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