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一顆梨,成功拯救偏鄉瀕廢校!苗栗縣雙連國小位處偏僻,原本全校只剩31名學生,面臨廢校危機。104年起教育部推動「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之社區創新創業計畫」,在國立中山大學、台南大學與中原大學的團隊努力下,與當地農民共同成立「雙連梨有限公司」,合力打造雙連社區高接梨的專屬品牌「雙連梨」,以學校作為銷售基地,短短不到兩個月便募得目標58萬元資金,並將部分銷售盈餘回饋雙連國小,成功「賣大梨救小校」。
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創意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以亨表示,「賣大梨救小校」是以社會企業模式為偏鄉小學尋找生機的公益案例。偏鄉創業主要目的是使偏鄉學校及社區永續發展,並創造青年就業機會,若能使地方產業持續創新與發展,地方的文化特色才能保存,而這些是需要人力長時間的投入,與社會持續關注才能達成,並非一蹴可及,在計畫團隊夥伴近2年的努力下,終於見到種子發芽的樣貌,期待社會大眾能持續支持投入更多資源,讓偏鄉能有更光明的未來。
教育部自104年4月起推動「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之社區創新創業計畫」,由國立中山大學整合計畫資源將大學能量引進偏鄉國民中小學,與社區合作發展創業企劃微型企業,活化校園閒置空間,活絡在地經濟,吸引青年至偏鄉創業,創新並翻轉偏鄉教育。如今計畫即將屆滿2年,已在偏鄉學校及社區實踐,並且有初步成效,期望藉由分享3個案例的成果,讓社會大眾更關心偏鄉學校及社區永續發展之重要性。
文創包裝行銷類型的「梨想家園.看見雙連」方案,由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李芸蘋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李明彥帶領的團隊,與苗栗縣卓蘭鎮雙連國小合作,已於105年7月正式成立「雙連梨有限公司」,合力打造雙連社區高接梨的專屬品牌『雙連梨』,以學校作為銷售基地,105年7月開始運用故事行銷的方式放上flyingV 募資平台,透過故事打動消費者,最終共獲得333 位捐款者的支持。募款時間由105年7 月28 日開始至9 月2 日圓滿結束,並於105 年8 月25 日成功達到募資目標金額58萬元,除了於FlyingV 募資平臺上的曝光之外,也同時於臺中楓康超市、愛買量販店、唐記精緻水果超市、大立大樂購物中心、CITY’SUPER 以及PCHOME 網路平臺、以及南仁湖集團國道服務區等通路販售,創造近380萬元營業額,獲利達40餘萬元。該公司發揮社會企業精神,扣除合作梨農的利潤後,將剩餘銷售盈餘約21萬元,分享給方案合作夥伴雙連國小,以行動支持偏鄉學校永續發展。
休閒旅遊類型的「米亞丸1號旅人聚落」方案,則由南亞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助理教授陳啟益帶領學生團隊,與花蓮縣秀林鄉文蘭國小合作,利用文蘭國小校園閒置校舍,結合在地特色與人文特質,融入產業文化、山川景觀、自然生態、人文遺產等資源,以「自然、簡約、平價」為訴求,提供旅客做為短期住宿的理想處所,並配合文蘭國小特色體驗原住民生活遊學課程,進而達成翻轉偏鄉、活絡在地經濟的初衷目標。此方案目前雖然尚在規劃募資中,但已受到創投公司的注目,具體實踐指日可待。
農產加工類型的「芋見莎卡蘭的藜」方案,則是由義守大學餐旅管理學系團隊與屏東縣三地門鄉口社國小合作,取在地食材紅藜及芋頭,以紅藜烘培產品為核心產品,研發出了包括紅藜麵包、窯芋核桃糕、紅藜蛋糕捲等,產品供應安坡部落童玩村、部落咖啡廳販售。也與學區內馬兒部落的「原鄉特色生態釀產業及科技農業示範區推動計畫紅藜示範田」訂立紅藜契作合約,取得原生臺灣紅藜及食用級紅藜萃取物,不僅確保紅藜品質,更帶給馬兒部落穩定的工作與發展機會。另外,方案主持人、義守大學助理教授張姮燕表示,藉由烘培企業的設立,創造團隊學生及當地就業機會,與社區結合創立社區型企業,方案正在募集資金中,近期將正式設立公司。
「發展以學校為核心之社區創新創業計畫」105年度參與的偏鄉國民中小學共有15校,大學校院共有12校,共有128位國民中小學教師、28位大學教師和150位大學生於偏鄉國民中小學駐點執行計畫。中山大學引進學界及業界能量,邀請包括被譽為掃描機之父的藝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志鴻,提點創業趨勢與財務、行銷等策略;好點子創意總監、Weeknight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潘為則分享創業實務教戰守則;DOMI綠然能源公司創辦人胡德琦亦傳授社會企業創立實務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