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大便是美? 大數據解析公共事務

【資深校園記者曹瀚文採訪報導】大數據除了應用在科技創新與分析外,還可以幫民眾發掘理念相近的立法委員候選人!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術研究中心舉辦「大數據與公共事務分享會」,邀請本校政治所教授廖達琪、副教授陳至潔及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教授吳偉寧分享大數據分析應用於公共事務領域中,還有哪些創新的研究模式可以突破,為大數據研究開闢嶄新道路。

本校管理學術研究中心主任黃三益表示,大數據分析與資料探勘領域是近年來在學術應用領域非常熱門的選項,中山大學在大數據領域進行與人文社會、管理科學等跨領域的研究項目,已領先全台不少相關研究單位。管學中心在上學習辦理大數據研究系列座談會獲得好評後,這學期更邀請在不同專業領域進行大數據研究的教師們,分享在大數據跨領域研究的相關成果與成功案例,希望透過更多的交流與對話,促使更多有興趣的同學一同投入。

本校政治所教授廖達琪在大數據分析於政治學研究領域的應用,有許多豐碩的研究成果。如2016總統立委大選時,邀請台北市長柯文哲為「iVoter」投票諮詢網站站台,該網站是透過大數據研究擷取立法委員在相關議題的論述內容,無論是針對立法院的質詢內容或是新聞報導,都能夠進行分析,讓選民透過線上問卷找到與自己立場相近的候選人,達到輕鬆投票的目的。

廖達琪雖是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出身,但卻對資訊領域不陌生。她說,自己曾在研究所時到台大電機系修習程式語言課程,覺得「超過癮的!」也在近年的研究方向中,推動資訊科技與政治議題的研究結合,例如透過分析選舉公報政見內容,與政治人物公開演講內容進行交叉比對分析,就可以檢視政治人物的言行是否與其提出的政見相符。

本校政治所副教授陳至潔則是將大數據應用在研究中國大陸的人權面向。他透過論述、語意分析處理巨量的文本資料,例如運用中國人民日報的線上數據庫,來計算「人權」一詞的詞頻,就發現在歷年的新聞報導中就出現三萬多次,也顛覆了大眾對於中國傳統政治的刻板想像。

公事所助理教授吳偉寧則聚焦在近年台灣很熱門的「1999服務專線」。他說,美國很早就在進行大數據與公共事務領域的應用,如舊金山的311市民服務專線,從早期的電話回報到結合社群媒體的線上回應系統,透過不同方式的訊息收集,來即時了解市政相關狀況,亦可在一定時間內進行解決,將這十幾年的服務訊息資料進行分析,透過不同案件類型的演算方式,就可以提供更聰明的解決方案。

吳偉寧提出,大數據應用在公共服務領域有很多面向,如如分析市民報案的犯罪熱點進行數據分析後,就可以發現哪些地區是犯罪的高熱點區,警局可以透過這些犯罪熱點規劃更有效的巡邏路線,也有效將低了犯罪率。吳偉寧說,在進行數據研究時經常會有數據多、數量大就比較好的迷思,但他認為,「數據大不一定好,數據型資料一定要有溫度,才可以真的去說明某個人事物的特質與行為,那才是真數據。」
發佈日期: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