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花新品種 銷歐10萬元計價(聯合報)

金針花進入開花期,一般人常見金黃色花朵,日月潭畔頭社活盆地金針花田主人王順瑜開發出2400種金針花新品種,黃、白、紫、粉紅或深紅等花朵,朵朵碩大,歐洲農民也跨海來買品種權,預計明年量產200種,打造台灣金針花田產業,農委會也稱讚「是農業創新典範」。

屏科大獸醫系畢業的王順瑜,原在中山大學讀研究所,九二一大地震後放棄學業,返鄉經營農特產貿易幫忙父親,見歐美農產藉開發新品種取得品種權授權或自產自銷獲利,也自已開農場;金針花因大陸低價傾銷利潤低,但他看出金針花的價值,自行摸索培育,8年前採擷金針花嫩梗做「金針筍」打進雲品飯店,走出只賣花的格局。

他從頭學習金針花品種培育,從寒帶的俄羅斯至加拿大、亞熱帶的德國與荷蘭與熱帶的印尼等國,蒐集逾千種金針花,4年前在中興大學園藝系教授朱建鏞技術指導下,研發漸入佳境。

「歐洲研發的新種金針花,花色美但不能吃,我的新品種金針花都可以食用」,王順瑜指著一款黃金香水金針花說,除了觀賞,還可做生菜沙拉,頗受國外青睞,目前已銷歐洲300萬株新品種種苗、14種品種權,以每一品種權台幣10萬元計算,利潤比以往一斤數百元金針花多百倍。

「我走遍歐美各國,覺得荷蘭農業厲害之處就是研發新品種找到利基,大家以為金針花沒價值,我就做品種開發打出特色。」王順瑜已試著把新品種交叉種在現有1.5公頃的金針花田,花期將從4月至11月長達7個月,每月都有不同品種金針花迎客,估計將帶動每年10萬遊客賞金針花觀光潮,周邊提供農家銷售特產。

農業輔導處長張致盛也表肯定,他說,頭社金針花主人不簡單,自行研發新品種,「10年寒窗終有人知,是台灣農業之光」。

2016-08-24╱聯合報╱第B1版╱全台焦點╱記者黃宏璣╱南投縣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