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永續發展大師對談 首場唐獎系列座談會在中山

「唐獎」系列座談會首場9月17日於邀請「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有「永續發展教母」之稱的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Dr. Gro Harlem Brundtland)博士蒞臨專題演講。布倫特蘭博士認為資源重新分配十分重要,而臺灣的稅率太低,建議臺灣政府應該要解決稅務制度。

中山大學校長楊弘敦首先表示歡迎與榮幸。楊校長提到,中山大學啟動「綠色校園計畫」,透過電力監測系統節電、水、汽油、紙張,將現有燈具替換成LED裝置,購置油電車與油電校園公車使用並設置充電站,回收水資源灌溉花木,使用回收紙並改善線上作業系統,至2013年已省下高達13.3%電力。楊弘敦也笑說,中山校園的有趣之處便是人類與建築只佔據3/7的校園土地面積,全校超過一半的面積為山與海,「我們與猴子、鸚鵡和其他生物共同享有這個美麗的校園」。

布倫特蘭今日以「Sustainable Development,Climate and Energy」(永續發展、氣候、能源)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她認為現今科學發展讓人更了解環境,目前永續發展雖然進步緩慢,但她對未來仍然保持樂觀。布倫特蘭曾推動延長育嬰假及產假,法律強制育嬰假父母親平均分擔,以降低雇主因考量女性請產假或育嬰假所造成之性別不平等待遇。布倫特蘭特別強調性別平等程度決定企業是否永續發展甚至獲利的重要因素。

布倫特蘭引述聯合國秘書長看法,能源是連結發展社會包容和環境保護的金絲縷,「取得能源」是跟「永續發展」一樣重要的政策,應該要重視能源。布倫特蘭也提到,全球針對化石燃料的補貼每年估計高達5000億美元,布倫特蘭認為「這也都是錢,應該要用在發展潔淨、低成本的永續能源技術上」,更應該用在嘉惠貧窮階級的社會計畫上。

大師座談由中央研究院院士劉兆漢主持,布倫特蘭博士與國立中山大學教授陳鎮東、國立臺北大學副校長黃書禮及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蕭代基等人進行座談。與談人之一的中山大學講座教授陳鎮東分析臺灣地形、氣候,發現臺灣高降雨頻率越來越高,而小降雨頻率則漸低,簡單來說,「不下雨或是下大雨」,對農業不利。此外,大陸沙塵暴也影響人體健康,但對於海洋生物而言是增加營養素所以漁獲量會變高。然中國沿岸洋流因工業活動影響,使得海水酸度增加是海洋生物浩劫。陳鎮東教授提到臺灣曾經砍伐樹木出口,禁止砍伐後,河川自然會調節水量,他也引用孟子所言「數罟不入洿池,魚虌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闡述古人的智慧。

黃書禮副校長除了介紹臺灣現況之外,也希望針對城鎮發展的核心價值、需要何種永續發展城市、臺灣需要何種永續都市發展創新加以討論。蕭代基研究員則探討台灣經濟、社會、政策措施現狀,以及提到目前台灣為了達成永續發展目標所做的努力。

布倫特蘭博士說,全球的共同挑戰是面臨轉型綠色經濟,她提到與談者有許多數據及分析,希望提供給臺灣領導人做出正確的決策。布倫特蘭發現「臺灣的稅務負擔比例太低」,未來十年「台灣政府真的應該要處理這個問題」。布倫特蘭博士進一步說明,她說,「如何重新分配財富」是一重要議題,應積極建立一有效的稅務制度對富人課稅,以增加社會貢獻;若資源無法重新分配「會有問題」。

中研院院士劉兆漢提到,種種制度非常需要有遠見、有政治魄力的領導人完成,但臺灣選舉制度導致候選人總是為了選票而無法持續推動改革。布倫特蘭回應她當年走入政壇是初生之犢「不懂得害怕」,她自認為是一獨特的政治人物,因此她只說真話。如果政治人物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只為了下次連任,「這是不合格的政治領導人」。她也發現五十歲以下的年輕人聽見了她的聲音,甚至年紀大的民眾也聽見了。因為挪威政黨經費來自於國家,因此不需要募款,而挪威人民的票是買不到的。她以美國政治獻金為例,因為需要募款因此受限於資金來源意見。

首屆「唐獎」永續發展獎明日(9/18)將頒給布倫特蘭博士,表彰她對永續發展的創新理念、領導與實踐所做的貢獻,奠定了科學與技術的方向與挑戰,使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之間取得平衡發展,以謀求全人類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