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期中訪視 中山社會系《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試辦計畫》

中山大學社會系著手執行的「重構旗津舢舨的技術與社會」計畫,為保存旗津在地文化、技藝傳承煞費苦心!教育部七位訪視委員進行期中訪視後,一致肯定中山大學落實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提出以社會企業的作法關懷在地出發,經驗值得延續並期許建立典範。

中山大學楊弘敦校長表示,旗津就在中山大學對面,有著緊密的地緣關係,而中山大學在頂尖大學中人文與科學領域相對均衡,同時擁有結合「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的研究中心,透過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試辦計畫》,以旗津作為「舢舨文化保存基地」加上哈瑪星及旗山美濃另外二個基地,所推動的成果已成為學校的亮點,學生投入對社會有具體貢獻,是大學很寶貴的資產。

中山大學社會系楊靜利主任說,高雄市是以工業發展為主要紋理的城市,職人的經驗與智慧在市井間流轉,技藝却逐漸凋零。因此發想以跨領域的知識母體出發,連接學術機構與NGO的技術創新與設計,透過創意構想與展演的組織協作,體現在地觀點的青銀創意協作平台。

計畫主持人之一的王宏仁教授以園區實地導覽方式解說「船x社會」課程,在基地空間現場展示中式舢舨與西式帆船不同技術的造船工藝。王宏仁表示木船實作可促進人文與理工學科「學」與「用」的關係,以西方造船科學來論述舢舨工匠技術,希望能開發以舢舨歷史、技術革新、在地知識、技術網絡及政策等為主軸STS (科技社會)研究的可能方向。

此次訪視簡報內容包括整合舊海軍第四造船技工宿舍、地方NGO、社區居民及學校師生等在地資源,透過各種現代化專案管理、財務管理、宗教儀式與展覽空間、傳媒等之模擬場域,推出創新行動-舢舨船以文化保存、技藝傳承、社會企業。期中進程包括開設「社會調查與研研究方法」課程,由社會系教師帶領學生實作期末專題報告、辦理居民座談會、師生回饋社區活動、進行社會調查與社區協力、木船實驗工作營,以及家扶社區協力的船模型課程等等。

現場同時展出社會調查與社會設計成果展。以大陳廟會、海海人生藝術展、漁船下水典禮為主題呈現社會調查紀錄;提出阮島ㄟ客廳、汀津文化基地、洄家、大陳小愛、大陳恆永久-一村永留傳及旗津繽紛樂等六種「在地議題x空間x設計」的社會設計規劃方案。訪視最後進行綜合討論,訪視委員建議包括,發展適合當地居民及返鄉工作的產業,有助於提升地方經濟;有關旗津移民變遷,可以提出更具體的作法讓族群參與更為顯現;也有委員期待更大膽的實驗性作法將社會的共同記憶,透過舢舨船成功的路徑,建立可解構的模式,進而發展為社會企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