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古蹟…砸數千萬 紀州庵仍傾頹(聯合報)

二○○四年被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的紀州庵,卻被北市議員批評,北市府為活化古蹟紀州庵,先是投入近五千萬興建新館,五年內還要付約二千萬委外經營,但不僅經營成效「普通」,傾頹古蹟至今也仍「晾在那裡」,被質疑效益不彰。

位於北市同安街底,一九一七年興建的紀州庵,日據時期為壽喜燒料理亭,光復後移做公務宿舍使用,也是作家王文興小說「家變」的主場景。

四年前,北市府以「整建修復與景觀營造」為由,向中央爭取擴大預算,但是最後投入約四千七百萬,僅在原址旁蓋一座新館,古蹟本體到現在還以木籬包覆,重建遙遙無期,引起北市議員秦儷舫質疑。

行政院中部辦公室曾行文表示,一九九四年五月六日火災後,「紀州庵本體已不存在」,也讓紀州庵古蹟「純度」出現疑慮。

但新館去年六月委託「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五年,北市府不僅發五百萬開辦費,每年還撥給三百萬補助款,但每年卻僅收廿八點三萬權利金。市議員秦儷舫批評,古蹟沒活化到,反要花二千萬「貼補」營運單位;且委外單位所辦的每場藝文展演活動,每場都僅小貓兩三隻。

不過,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委外是希望推廣城市文學,新館自去年七月至今年三月間已辦四十七場文學相關活動,已見成效。

文化局科長郭佩瑜也說,藝文館所因營運成本高,市場卻相對小眾,委外經營不可能要求自負盈虧,北市其他委外場館均會視不同營運條件給予一定補助,紀州庵非個案;且藝文演出不能單以票房良窳評斷優劣。

經營紀州庵的「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紀州庵文學森林行銷企畫沈嘉悅表示,紀州庵是以打造文學地標為經營目標,希望在充滿人文書香歷史的城南區域,打造一個文學空間。除簡單的餐飲及圖書販售外,也頻繁舉辦各種文學講座與展覽,獲文學愛好者好評。

沈嘉悅解釋,舉辦活動與平常時間的參訪人數一定有差別,像前陣子邀請詩人余光中與作家林文月舉辦講座,就將現場擠得滿滿。

文化局科長劉得堅則說,紀州庵本體延遲整修,是因部分住戶去年八月才搬走。目前已編二千萬預算,預計明年底前可讓本體尚存建物「復舊如舊」。但劉得堅坦言,紀州庵本體確實已不可能回到原本「河岸建物」全貌,但古蹟歷史意涵還在,復舊完成後,仍不損古蹟價值。

2012-04-15╱聯合報╱第A12版╱話題╱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