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EMBA兩岸菁英論劍 共創全球新商機

國立中山大學EMBA兩岸高峰論壇7日隆重登場,結合兩岸三地兩百多位企業主與高階經理人齊聚一堂,在此共同交流,激盪出強烈的火花。

名人講堂的第一場由國貿局局長張俊福談論臺灣簽署ECFA後,該如何透過政府的政策結合產業優化與升級讓「世界走進臺灣 臺灣走向世界」。第二場則由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交,暢談頂新集團如何在20年前就看見大陸市場並從康師傅方便麵發展到頂新國際集團,整體企業經營、發展策略與回臺投資的歷程。

下午則是由臺灣中山、上海同濟與廣州中山三校代表,針對兩岸EMBA教育的發展與未來討論,並由中信造船董事長韓碧祥擔任企業界代表。吳仁和院長說,對商管學院而言國際化是重要的,第一個是華人地區的國際化,另一個則是跨出東亞的國化,除了個案教學,臺灣中山未來更將落實「行動教室」的理念,並跨足東南及歐美,這將是臺灣中山有別於他校EMBA;而王廣斌表示EMBA可說是商學院當中最高端的教育,服務科學、城市建設與管理是同濟最重視的科目,希望能與EMBA教育結合,加上國際化的合作,變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避免商學院教育當中EMBA跟MBA同化的現象。陳珠明說,廣州中山是從定位、學校教育做反思,因此強調的是服務而不是管理,希望創造的是融合生活與學習模式,並持續創造價值。

本次論壇最重要的主軸則是在結合了兩岸三地政治、媒體、產業、投資等領域的企業主分別暢談自己及自己所處的行業,在面對現階段中國資本市場新政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時的認識和看法:

兩岸總體經濟環境:ECFA簽定後新趨勢
經濟參考報的徐殿龍提出ECFA對臺灣有很大的影響,對於大陸來說,卻是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但若就大陸目前總體經濟發展而言是好的,儘管08年金融危機與近期歐債風暴的衝擊,中國GDP仍將保持在7.5至8.5間。但目前正處於趨勢性調整期,中國非常重視產業的提升與轉型,包含新能源與文創產業,這對臺灣經濟而言反而是絕佳時機,因臺灣企業可把握中國產業轉型之機會。廣東明暉投資公司的林董事長則表示兩岸三地可利用EMBA的平臺,為企業護航並多加交流合作,而鳳凰旅遊的張董事長也回應,中國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臺灣曾說進步不夠快就是落伍,事實上臺灣現在就是進步不夠快。過去企業主要重視降低成本,現在應更重視價值提升,他強調兩岸過去合作是垂直分工,未來則可轉型為協同合作以創造雙贏之局面。

傳統製造業:積極投入發展 強調產業特色
王廣彬教授認為,上海現在已經面臨由製造業向服務業轉變的大趨勢,未來上海需由製造業開始轉型,並積極投入區内服務,創新研發產業特色。此外,金武畋樹脂董事長朱立芳中國市場仍具有極大開發空間,除了先進的研發技術與市場定位的準確度之外,更要重視保護智慧財產權,讓產業更有意願將最頂尖的技術與創意進入大陸。金州海洋陳雪音則認為兩岸間應考慮到國際地位與市場知識的互補性,她也提到傳統製造業面臨多角化經營,才可以達到永續經營。

金融服務業:資訊不對稱所造成的危機
廣州棕石投資管理公司總裁李勁松與陳珠明教授認為現在大陸的金融發展問題包含:人民幣自由化、利率市場化的問題,這個現象形成了地下金融,使得高利貸問題嚴重,而利率不肯市場化的原因來自於,中國的銀行對監管當局有很強的影響,使銀行可以享受高利差。而中國大地保險公司高級經濟師張仁江與臺灣工銀王興邦副總經理也指出利率無法市場化最嚴重的問題在保險業,因整體發育不健全,兩岸間資訊不對稱、不夠自由化將造成商機與危機,這部分必須仰賴雙方政府與企業能更進一步的提出改善。

電子資訊產業:有效控制成本並強調服務 重視品牌
上海東鼎投資集團陳谷與中捷通信黃瑞星共同指出說,金融危機後,中國的房地產企業轉型,蓋因中國政府採取限購政策,但大陸政策微調,如電子生產環境評估,需要進行環評,環評不過將不給與投資。但手機擁有量、上網量,都有大幅度的成長並從單一服務變多元服務,這行業遇到的瓶頸就是成本壓不下來,而臺虹科技江俊彥則是提出關於這方面的回應,他強調必須思考產業鏈中最重要的原訴,他認為任何產品的底層就是材料,而材料最重要的就是品質,若是能從源頭控管,則就能有效降低科技產業的成本,此外,科技業更要重視的是服務,強化服務,才能更有效的把品牌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