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中山生力軍-化學系 曾韋龍副教授

中山大學化學系曾韋龍副教授,以其優異研究成果榮獲國科會100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年輕教授獲得肯定不僅展現個人努力成果,更是本校新生代研究群的實力與活力的最佳證明。行政院國科會為培育青年研究人員、獎助國家未來學術菁英,並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科學與技術發展之貢獻,特別設置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每年遴選三十五名四十歲以下副教授、副研究員或以下職級給予獎勵,為年輕研究員學術成果的指標之一。

曾韋龍教授致力於將化學與醫學等其他領域結合,期許化學能改善人類生活。首先,在奈米的應用上,曾教授希望能研發出低成本且高效能的太陽能電池,「能源是人類目前最迫切的問題之一,因為石油一定會有用完的一天。」因此太陽能、生質能等再生能源,都是各國科學家目前最關注的議題之一,倘若曾教授的理想能實現,那將是能源史上的一大突破!

此外,曾教授的另一個主要研究即為毛細管電泳,他將新型奈米材料與環境汙染物的鍵結形式包含靜電作用力、共價鍵生成,及非極性吸附,不需要透過離心或過濾的方法,在外加磁場的條件下即可將污染物從溶液中分離。並設計出極有效的感測器,可用於環境及醫學方面的檢測。該感測器可測出環境裡的重金屬離子含量,以及人類血清、尿液與紅血球中的蛋白質,是分離技術應用的一大進步。

曾韋龍教授說:「化學是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他認為其實化學並非普羅大眾想像中的艱深困難,也非一項該束之高閣的理論。事實上,生活中處處都用的到化學知識,「像是前陣子的塑化劑和三聚氫氨事件,如果你有化學知識,你就會知道塑化劑、三聚氫氨是多麼毒的東西。」曾韋龍教授有學生目前就正從事檢驗師的工作,其餘學生在畢業之後也都各自有很好的發展,「因為化學事實上是一個比較專業的領域,跟其他人會比較有區別性,但是出去之後,化學又能跟各種產業做結合,因此出路很廣。」

曾韋龍教授研讀化學十餘年,他認為唸化學的人須具備耐心與研究熱誠,「才能在研究室裡面待上十幾個小時」,並且要了解自己的方向。他說:「我一開始也對化學不清楚,大一大二都在玩樂中度過了,一直到大三決定唸研究所才開始認真。」所以他奉勸讀化學的學生應該要知道自己的方向,才不會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而且要常進研究室,「不要等到大三因為要準備推甄要做專題才進來」。曾老師希望進研究室的學生是真的對化學有熱誠,而非目的性的考量。

曾教授在為我們講解化學上的知識時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對於研究的熱愛,同時,他對於教書也是相當認真!從空閒時的興趣是和學生打籃球這點就可以看出他和學生間的感情之好。並且他也說:「不需要去訂一個感覺很遠大的目標,每天看著它逼自己要做到,一旦做不到就覺得壓力很大。理想只要一步一步慢慢地達成就好。」在他心目中,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教書、做研究,都要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