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影壇雙雄對談 余光中盛邀李安西灣拍片

11月25日,國立中山大學「余光中人文講座」第一場由國際知名導演李安擔任主講人,與詩人余光中進行「我與電影」對談,現場吸引約1500人到場,余光中首先簡介李安,並以金馬獎後「格局論」破題,請李安「再發揮一下」,最後邀請李安來風景優美氣候好的西子灣拍片,座談期間,精彩對談使得台下掌聲不斷。

余光中老師說前幾天高雄很悶熱,但是今天有風有浪,「凡李安所到之處,蠢蠢不安」,今天李安則是來到西子灣引領電影藝術浪潮。余老師謙稱自己不是電影專業,但卻「是影迷,也不只是影迷,今天代表千萬影迷來對談」,余老師笑著說:朋友曾對自己開玩笑,說自己如果不看戲劇的話「可以多寫三本書」。談到高雄,以前在旗津當兵的李安說,想起當年交往四年的女友在自己退伍前幾天兵變,一度有跳下高雄港的念頭,但他表示:仍對高雄港很有感情,「那是我的純真年代」,後來因此撰寫短篇小說,與拍攝漁民紀錄片,甚至以余光中老師散文《焚鶴人》為主題,拍了影片。

余光中老師指出媒體報導李安說台灣電影格局氣虛一說,李安則說因報導篇幅有限,讓他到處解釋、道歉、冒冷汗,今天感謝余光中老師給他機會再次申訴。李安解釋:「我說的格局是體格健壯的意思」,不是說要拍歷史大片,「電影要小而精準。」李安提到:這次影展看到的問題包括結構不夠完整、堅固,還有許多一廂情願地推演,推演的能力不夠紮實、對白內容不夠營養、關係經營不夠精采。李安表示:「情感的經營、關係的建構、解構等不夠精采」,或許是因為文化、教育所造成的怠惰,讓我們缺乏競爭力,讓他有「恨鐵不成鋼」的感慨,「跟外面比的時候會吃虧」,李安呼籲:「不能老靠民族意識」,或一廂情願的熱情,「希望台灣的競爭力有點格局。」

李安接著說,這次的結果值得警惕,電影反映社會文化,這次看很多臺灣片都有很想愛、但拉不到票的痛苦。李安提到:「需要學習的學習,需要反省的反應」,該學習西方的、該自我補強的,該保留的要好好經營、茁壯,在結構、環境推演、邏輯性上要加強,這是面對世界競爭需要有的強健體魄,「台灣加油!」李安說道。

余老師接著從搖滾樂《胡士托風波》,當中的改編及保留多少《理性與感性》,請李安就電影相關經驗分享,余老師也好奇,不論是張愛玲的《色,戒》、珍.奧斯汀的《理性與感性》,李安同時也是《少女小漁》編劇,怎麼多半「都是女人戲」?李安則笑稱自己男子氣概不太夠,除了《推手》、《喜宴》中探究父子關係,而後的電影多半女性觀眾居多,「或許是和自己的多愁善感、感情細膩相關」,於是電影便大量運用「女人性心理解構父系社會」,同時李安也提到:女人的力量在男性社會中,既微妙又巨大。

而當余光中老師詢問李安選角的問題,李安回答:無論是少年Pi或是湯唯,都選擇新人的原因在於:新人的好處在於純真,湯唯的角色是萬人選一,少年Pi大約從三千人尋獲,李安表示:要找「有天份,而他相信你,專注地活在劇情裡」的演員,他提到:找到湯唯和少年Pi,「或許也是份戲緣。」最後,余光中老師趁機推銷西子灣氣候好、風景佳,「未來可以考慮來西子灣拍攝,新人台下都在台下。」語畢,會場歡呼與掌聲不斷。李安對此回應:高雄對電影拍攝相當支持,市長做事很有魄力,也給與相當多地優惠,身為南部子弟的李安,期許高雄未來成為文化創作園地。

余光中老師則表示希望李安勿忘西子灣,並提到李安推薦法國導演盧貝松來台灣拍片一事,李安則稱讚台灣環境很有希望,很多國家無法做到的台灣可以完成,他也推薦許多國外導演來台拍攝,李安希望國際團隊來台灣拍片都有愉快經驗,不單是工作,李安提到:甚至有滿多朋友後續自己也會來台灣旅遊。

中場時間,文學院黃心雅院長上台介紹「余光中人文講座」,並提到:明年「余光中人文講座」將邀請現居香港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著名社會學家金耀基駐校講座,另有余光中音樂會,並邀請中國當代文學女作家王安憶,「希望在余老師的帶領下,能帶給大家人文藝術饗宴。」

下半場的座談時間,由余光中老師代表台下同學向李安發問:如何堅持導演這條路,一路堅持的原因?李安笑著說:「自己只有做和電影相關的事才特別靈光,而且做導演特別適合。」他提到學生時代剛接觸電影的經驗,並形容「好像有種被召換的感覺」,但他表示:不鼓勵年輕人貿然投入電影圈,因為路不好走,「但我也遇到很多勸不離的」,李安接著說:「做藝術並非一個蘿蔔一個坑,往往需要被召換」,他表示自己除了天份,同時因熱情而堅持至今。

被問及何謂台灣精神?李安提到:「就像電影一樣,真正的好東西,是說不出來的,但台灣人的親切、溫暖,讓人印象深刻。」但他語重心長地說:台灣是個人好、環境好、政治不好的地方,社會中有種「亂中有序」的力量,「活力在民間」,但這幾年相當憂心,擔心政府磨掉台灣人才的熱情,他說:「希望我們這麼可愛的地方,不要自己糟蹋。希望上面的壞東西不要壓壞下面的好東西。」

最後,談到美國語言、文化與電影間的關係,李安回應,自己最初是以美國獨立製片拍攝中國倫理劇《推手》,他提到,出身於台灣,居住於國外的自己,「我一直在奇怪的地區遊盪,害怕被歸類到任何一個族群。」李安接著表示,現在的他,不屬於哪一個根,哪一個派」,正如「每個人身上都混雜多元元素」,他呼籲「尊重別人,尊重個體,尊重多樣性。」他說:「也希望大家接受這樣的我。」

會後,由夫妻檔,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徐基新老師與外文系教授兼人文中心主任王儀君,上台獻花給李安,見到久違的友人,李安笑著說:「你們徐基新老師在伊利諾大學,頭髮都是給我太太剪的」,他提到,徐老師頭髮硬,甚至「剪壞好幾把剪刀。」而王儀君教授同時致贈一幅十九世紀的地圖,特別的是,台灣也位於地圖中,徐基新老師替王儀君老師解釋,當時看到這幅地圖時就想到台灣之光李安,所以就買下了地圖,雖然不知道何時能見面,但「總有一天等到你」。本次講座的促成也是先由王儀君老師寫信聯絡,李安笑著說:「所以無法當做沒看到」,加上余光中老師親筆邀約,以及長達三個月的越洋聯絡,總算定下此次機緣。

由於本次講座實屬難得,為了擴大分享「余光中人文講座」的精彩內容,本次講座將全程記錄,於公視頻道公開播映,使社會大眾以閱聽形式貼近余光中與李安兩位大師。

播出日期與時間:
102年12月29日(日)12:30PM 公視HD台
103年01月01日(三)09:30AM 公視二台
103年01月05日(日)07:00AM 公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