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扎根教育 師生濃情似家人 中山中文戴景賢教授獲師鐸獎

【校園記者葉貞沂採訪報導】由教育部所頒發的「師鐸獎」,是為表彰教師於工作崗位上的辛勞所設置,特於教師節前夕公開表揚72位得獎者,其中,今年則更是首度增設了大專院校師長的名額,南部唯一獲獎者為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戴景賢。

今年教育部師鐸獎為擴大表揚對象,首度增設大專校院專任教師名額,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戴景賢教授榮獲師鐸獎肯定。戴教授自民國71年起任教於中山大學,於此鑽研學術,辛勤教育學子,前後長達三十餘年,專長為中國思想史、中國學術史、文學批評與美學、西方近代思想。他除了在研究領域上獲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多次「特殊人才獎勵」及101年度「傑出研究獎」的肯定外,在教育方面,更是多次獲選中山大學經驗傳承教師,深受學生們的愛戴。此次榮獲教育部「師鐸獎」的獎項,對於他在教育傳承上的努力更深具意義。

戴景賢教授提到,此一「獎項」的設置,是出於中國社會傳統上對於師道的尊崇,個人得獎則僅是作為一種代表,藉由個人的表揚,突顯社會對於師道的敬重,戴教授對於能夠獲獎表示十分榮幸。他認為,教育本身不僅只是一項工作,而是在其中富有一種崇高的意義與責任。擔任大專院校的教師,要傳授學生的,也不單只是知識,使學生能夠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同時「要適時地在學生生涯抉擇的過程中,扮演聆聽與經驗分享的角色」,提供他們多面向的意見。

戴景賢教授回想自身求學階段的經驗,說明教師對於學生學習的影響。他自幼受母親的教誨,獲得了文學與義理思想方面的陶冶;高中時期則經由父親友人的引薦,得以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在追隨錢穆學習的二十餘年中,錢穆的教誨不僅開啟了他寬闊的視野,也讓他充分地認識到中國傳統智識份子的襟抱。因此,戴老師說,他希望他的教學,也能帶給學生一種人生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是知識上的傳授,「也是對於人生意義的啟迪」。

投入教育工作多年的戴教授表示,雖然自己不是高雄本地人,在中山任教,最初也只是一個偶然,然而他很慶幸能有這種「美麗的偶然」。在長達三十餘年的任教過程中,可以說自己的過去皆與中山息息相關。在任教的過程中,他有機會可以透過師生的因緣,認識許多學生,進而與他們相交,成為摯友。而來課堂聽講的學生,有些甚至旁聽超過十餘年,乃至二十多年,師生間因此培養了深厚的情誼。學生間的情感,有些更是親勝手足。自己與學生們相處,「像是一個大家庭」。

戴景賢教授提到中山校園的優美,背山面海的風光,使人得以潛心靜思,「真是世上少有的勝景」。在這個校園中,無論是從事研究,或是教學,對於他而言,都是一種福報。而這些年來,他發現不同世代的學生間,也有了一些轉變。這種轉變,雖有令人憂心的地方,但整體而言,臺灣社會仍是邁向更為合理、成熟的方向發展,他也相信台灣會朝向更好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