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趨勢 大學國際交流 蔚為風潮(工商時報)

政大、交大、中山、淡大等校除了提供獎學金、低學費甚至免學費等誘因,鼓勵學生出國拓展視野;也推動英文教學,吸引外籍學生來台就讀,形成雙向交流,增加大學競爭力。

在國際化潮流下,國內多所大學相繼開辦國際學生交換學程,由學校甄試中選送出國的學生,兼收學習與遊學之利,甚至可享有獎學金,備受學生歡迎。交大副教務長馮品佳說,「近年來學生畢業後,出國留學意願比以往低落,我們希望藉由國際學生交換計畫,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為國家培育未來領袖。」

台灣的大學多年來均與國外大學簽有姐妹盟約,盼望推動國際交流,但限於語文因素,多為台灣學生單方面出國進修,沒有外籍學生來台。但是在台灣加入世貿組織(WTO)後,國內大學感受到外國大學可來台招生的競爭壓力,紛紛加強國際特色以招攬學生,除開設英語講授課程外,並推動國際學生交換,也由於國內大學開始有英語講授課程,便利外籍學生來台上課,才使得國際學生的交換更有規模,由過去的單向轉為雙向。

政大商學院剛在一月分送走廿名學生赴國外進修,針對下年度兩個學期開辦的十八所、六十個赴外進修名額甄選,將在二月底截止申請。從二千年開始,政大商學院與國外的姐妹院,互換學生,外籍學生可選讀政大商學院的IMBA課程,每年約有廿位外籍學生經由此一管道,在政大上課。

政大商學院國際事務辦公室工作人員黃千蓉表示,凡政大商學院學生,不限年級,皆可提出申請,並填寫意願表,評審委員會將依托福成績與課業總成績決定,一旦雀屏中選,國外學費全免,學生只須自行負擔學雜費即可。她說,「學生反應熱烈,每個人回來後,容光煥發,都很開心。」

交大從二○○二年開始,針對大三學生辦理國際交流,目前以瑞典Chalmers大學、澳洲國家大學為主要交換對象,凡成績在班上前一○%,托福新制一九七分以上的學生,都可提出申請。每年甄選名額為五至十五名,以一年為期,給予卅萬元獎學金,今年的申請截止日期在二月一日。負責國際交換計畫的馮品佳說,「由於瑞典免學費,如果省著用,這卅萬元應足以應付一年的生活費。」

Chalmers大學每年也有六、七位學生在交大上課,該校在交大校園甚至設有「查大台灣辦公室」,協助瑞典學生適應台灣生活。馮品佳說,即使一年交換期滿,還有瑞典學生願意留下來修完交大的學位。如果交大學生有意前往其他歐、美姐妹校進修,交大教務處也會為個別需求進行洽談,馮品佳說,「能不能減免學費或提供獎學金,各校規定不同,但我們會努力去談談看,希望幫同學達成目標。」

中山大學自一九九二年就開始推動國際學生交換,目前設有英語講授的國際交換學程,課程內容包括管理學院、文學院與社會科學院。每學年的九月,約有五十位學生在國內繳交中山大學的學費,但至歐、美、澳、香港等廿七個姐妹校上課。負責國際學生交流計畫的中山管理學院副院長陳月霞說,「這種低學費、國外進修的辦法,對同學拓展國際視野的幫助很大。」

除一般生外,中山大學也在洽談碩士在職專班的國際交流,陳月霞說,「我們是有制度、有系統地,以多管道、多層次的方式,擴大國際交流,由於專班學生都有工作,很難在國外進修二、三個月,因此我們另行設計方式進行,例如請學校或當地商會安排國外參訪活動,讓專班同學在活動中,獲得實務交流。」

國際學生交換計畫不限於國立大學,淡江大學早在七、八年前就已開始。淡大國際交流處工作人員徐宏忠表示,淡大在十多年前,男生未服兵役不得出國時,即向教育部、國防部爭取,設有大三學生出國留學計畫,一年約送出一五○位學生至國外學習一年,四分之一的學費在國內繳給淡大,四分之三的學費繳給國外學校。此外,在國際學生交換計畫下,每年約送五十個學生至日本念一年書。

外籍學生至淡大就讀,沒有科系限制,淡大已有一百卅多門課採英文教學,外籍學生只需繳交台灣學費,淡大還可為八成的外國學生提供獎學金。

徐宏忠表示,「國內大學林立,國際課程可以增加大學競爭力,吸引學生來校就讀,而事實證明,推動國際交換,不僅是出國的學生有好處,對校園內,有機會與外國學生相處的同學和老師,都有幫助,國際學生交換的潮流不會停止,隨著台灣國際化程度的加深,未來還會更擴大。」

2004-01-18╱工商時報╱第07版╱經濟教室╱文∕周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