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日本地方創生 中山師生國際見學交流
發佈日期:
2019-08-14
中山公事所教授郭瑞坤提到,日本與台灣同樣面臨地方人口老化、人口外流的挑戰,此次透過拜訪地方公部門、大專院校,或相關地方創生發展單位,認識日本如何透過「地域振興協力隊」與「民間力量」的合作,從地方產業、生活文化、空間活化等方式,逐漸取回地方持續成長的活力,改善人口減少的現狀,幫助地方回復生命力。見學交流以「地方創生與區域發展之協力合作關係」、「里山里海」、「藝術與環境永續共生」為研習重點,拜訪場域包括日本岡山縣立大學COC+(Community of Center)推進室、美作市NPO法人英田上山棚田團、西粟倉村、高粱市役所及地方振興協力隊、岡山市市民協働局ESD推進課、瀨戶內海藝術季等,其中規劃值得未來台灣地方創生政策發展作為借鏡。
岡山縣立大學COC+推進室室長原英二說明,「教育改革、產學連攜、域學連攜」為校務目標,帶領學生直接到在地場域進行實習,鼓勵學生在岡山學習生活,以創造在地就職率達10%以上為目標。而代表美作市NPO法人英田上山棚田團分享的井上壽美,曾擔任樂天集團工程師,為復甦廢耕40多年的棚田文化,透過志工制度,引進人才、尋找TOYOTA協助開發適合棚田地形使用的單人田梗車及自動割草機,實屬企業回饋地方的最佳典範。
日本地方政府協力區域發展貢獻極深,以西粟倉村及高粱市為例,皆是由當地市役所代表籌組相關推動業務,由地方公務員深入當地觀察,找出地方發展願景,前者以「百年之森」為目標,打造宜居的永續森林村;後者成立「來住高粱吧-推進課」,試圖活化空屋使用率,提供移居高粱的市民有平等的居住資訊情報,其不僅提升移入人口數,配合以青年為首的地域振興協力隊,在地方創業如民宿、漆器工藝店或茶藝工坊等,著實增添高梁市新活力。另一方面,以「持續開發可能的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為目標的岡山市市民協働局ESD推進課,是日本唯一推動學習型的城市,提供國內外許多社會終身教育情報,有效串聯區域產官學組織。
團隊進階參訪「瀨戶內海藝術祭-藝術、海洋的共生魅力」之跳島見學,學習如何以「藝術介入」,及「里山里海」之精神之導入,促成地方環境永續發展、民眾參與、食農教育、空間再利用、與活絡地方經濟,等地區治理實務。藝術季全以「大自然與在地生活元素」為背景,且限定活動辦理天數,以不破壞既有環境、生態與社會為最高原則,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不同美學,讓原本許多老舊、人口稀少的島嶼有了新生命,增加造訪觀光客。值得借鏡的是,在藝術季之中,可見「企業家或藝術家愛護家鄉」的行動,企業家協助引薦資源導入地方,藝術家不計價地為島嶼增添豐富色彩,注入許多創新元素,打造許多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公共藝術品,將原本早已老化的農漁村推上國際舞台。
地方創生在台灣仍屬新興名詞,公事所教授郭瑞坤表示,課程希望透過「實地見學」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進行標竿案例學習,直接深入發源地進行觀摩交流,讓學生對於地方創生的瞭解,能夠由基礎認識至深入探討。回到台灣能夠對現下的地方創生政策有更多的啟發與省思,提出更多具建設性之地區治理創意與作法。南台科大創新產品設計系副教授王文雄提及本次見學行程規劃,特意將拜訪單位類型進行差異化安排,其中有地方大學、地方政府、NPO組織及地方特色活動,希望提供學生認識日本地方創生的做法,可從更多不同角度的視野與高度來探討。
公事所博士生陳玟瑜認為,有別於課堂上的學習,在本次見學行程中因實地到訪,對於地方創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團隊夥伴來自多元專業領域,更是激盪出許多不同思考層面與議題發現。公事所碩士班學生蔣宛庭說,以往對於日本的印象大多是高樓大廈、都市叢林感,這次走入鄉村,發現不論是公務員或社區居民,對於地方的認同感與使命感非常高,令人感到敬佩。
(公共事務組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