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科技藝術打造鹽埕老街 中山大學師生推五感體驗

發佈日期: 2019-05-28
國立中山大學師生在高雄鹽埕打造裝置藝術,賦予舊街區新生命!中山大學「跨領域創新專題(一)」和「藝術行政與活動企劃」兩門課程引領理工、文史科系學生跨域實作,結合科技與藝術,打造「鹽夏不夜埕~埕市五感探險」創意街區活動,在鹽埕區創作「反璞歸針」、「光影‧圈差‧勝敗」及「迷宮」等9項作品,即日起至6月2日每晚5點開燈展出,邀民眾在夏日夜間感受創意饗宴。

授課教師、中山大學助理教授宋世祥指出,鹽埕埔在日治時代為國際各方往來的貨物集散地,也是南台灣人潮轉運站。政治、經濟、娛樂服務及銀座的大眾文化,創造了此地當時的絕代風華。這次師生創作以地區歷史生活或店家為背景,結合光影媒材,串連當地特色空間,讓鹽埕夜晚的街區亮起富有地方色彩的藝術品。

像是作品「反璞歸針」,是用多種形狀的剪紙裝飾而成一支支的針燈,會隨著人們靠近而變色。其中,白紙經由彩繪、再剪裁而成紙片,就像刺青在潔白的皮膚上,意喻必須透過構圖與設計,來表達人們欲訴說的想法。「光影、圈叉、勝敗」藉由桌腳的排列,將過去在學童在桌子上塗鴉的九宮格,實際拼湊成可供遊戲的大型展覽,讓參與者彷彿回到國小時、最單純遊玩的時刻。

礦石發展重工業讓高雄蓬勃發展,鹽巴讓鹽埕成為昔日的首都。作品「孕育」即用「礦」的意念,來串連高雄重工業及鹽埕區「鹽」的特色,設置在水晶店「如寶行」外。中山機電系與企管系學生運用幾何拼湊的方式,呈現礦物和寶石的意象,象徵礦石孕育了高雄,使其富足。「迷宮」則暗喻每人心中的出口,透過不同的光源在作品中交錯,渲染出美麗的色彩,師生運用木頭、控制晶片、可變色LED及鐵片,設計出感應式互動裝置,只要靠近,就會發光。業師劉雯婷表示,這項裝置藝術是要傳達在社群中,各式各樣的人彼此激盪,只有當自己願意接近碰觸時,人與人間才會激發出絢爛火花。

開幕式上,中山大學音樂系以在地五金素材為樂器呈現打擊樂表演,「君羊劇團」則以二戰在地故事的戲劇,帶領參觀者回到1960年代的鹽埕。「五感市集」上,更嚴選能提供獨特五感的攤商,重現過往大溝頂市場的熱鬧風華。

本次活動得到財團法人瑞儀教育基金會支持,創下大學社會責任結合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里程碑。高雄市政府經發局副局長高鎮遠蒞臨致詞,讚許「鹽夏不夜埕~埕市五感探險」創意街區活動為大學創新能量進入傳統市場商圈的成功範例,期待中山大學未來持續為高雄注入創意與能量。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