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融媒體時代 行傳講座:新舊平台缺一不可

發佈日期: 2019-05-24
【行傳所提供】在媒體產業快速變革的時代,傳統舊媒體該何去何從?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邀請東森財經台新聞總監許志明,與學生分享「融媒體時代」趨勢,傳統電視媒體該如何做好傳播管理與社群媒體經營。許志明透過自己在新聞業20多年的經歷,加上修讀博士時所學習到的學識理論,解析現在新聞媒體界所面臨到的問題。

被稱為「新聞戰將」的許志明,對記者這份職業有著高度熱情。他從基層的駐地記者走入電視新聞圈,對於議題的掌控有著極高敏感度。提到自己後來攻讀博士的歷程,許志明打趣地說,「其實傳播界並不需要碩士以上的學歷。」他表示,拿到博士學位後,對於升官加薪並沒有任何幫助,但因為讀了博士班,讓他看事情的高度、角度變得不同。許志明花了三年半的時間重新探索自己,思考從業20多年來的意義,更察覺了自身與惡與善的距離。

許志明指出,電視新聞產業中的每則內容在5秒內就會決定「生死」,在上位的管理者要有果敢的判斷能力,扛起整個收視責任。「過於理性的新聞,觀眾不買單;失控荒唐的新聞,卻屢屢創下高收視率」,而電視台的廣告收入倚靠的正是收視率。電視媒體人需要有專業的職業道德修養,在收視率與新聞品質之間找到平衡。

網際網路崛起後,媒體界產生重大變革,越來越多用戶將焦點轉移至社群媒體,變得較少使用電視、報章雜誌等傳統媒體。不過,面對新媒體的浪潮,傳統舊媒也沒有坐以待斃,極力地進行轉型並修正內容,將舊媒體結合新媒體,以達相輔相成的作用。

有人認為網路媒體在未來會完全取代電視媒體,許志明對此則有不同看法。他強調,在發生重大事件時,民眾接觸最多的媒體仍是電視,且電視的議題發酵速度較快,不像網路上需要花時間去累積。但未來電視也會導向「分眾化」,製作符合特定觀眾需求的內容是首要關鍵。例如針對年輕人主打音樂娛樂性質的節目,針對中老年族群則提供保險、長照等健康相關議題的內容。

此外,電視與新媒體可以進行資源共享,電視新聞的畫面透過Facebook社群、YouTube再次曝光發酵。但整體的視覺版面、標題必須隨著露出的平台進行修正與調整,更要針對目標客群會出現的場域進行內容的投放。許志明提到,民視的導購模式正是新舊媒體整合的最好例子,將以往單純的置入性行銷加入電商模式。過去都是決定了節目內容才考慮置入產品,現在則是先決定置入商品再選擇節目內容。由於電視與新媒體兩者的觀眾族群落差很大,社群點閱率高,不代表電視收視率就會好。許志明認為,新媒體產業正在成長階段,法規對於新媒體產業相對寬鬆,有很多可塑性。但新媒體不只競爭對手多,社群演算機制更是經營社群會面臨到的挑戰。未來新舊媒體將如何整合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商業價值,考驗著管理者對市場的敏感度。

那麼就讀行銷或傳播科系的學生該如何培養自身的競爭力?許志明強調,新媒體產業興起後,讓許多就讀傳播科系的學生忽略了「傳統媒體的知識」。不過,因新媒體的進入門檻較低,若能多學習專業領域的知識,對未來求職仍有幫助。像生活、娛樂類的軟性新聞替代性很高,同業競爭對手會較多。而財經、科學類則需要花很多心思鑽研,進入門檻高,也較不易被取代。

許志明語重心長地說:「在取得管理權前,要先做好被管理者的角色,更要培養自己本科系以外的武器。」他鼓勵學生除具備本科系的專業知識,更應培養跨領域的技能,接觸不同面向的東西。不要只選擇輕鬆好上手的工作,這樣很容易被市場淘汰,應該多挑戰困難的領域,以因應不斷變革的世代。

(公共事務組編修)
瀏覽數: